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有人说:“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这场“内战”前形成的两大对立集团是


A.德日奥、英法美
B.德意日、英法俄
C.德意奥、英法俄
D.德意奥、英法美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95 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
战。

K.M.潘尼卡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
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
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
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
朝。代之而起的是格雷伯爵这样的贵族政治论者所朦朦胧胧意识到的新的领袖、新的制
度和新的意识形态。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象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
年的欧洲一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这些挑战在世界大多数
地区被设法成功地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
不但从欧洲历史的角度看,而且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作为一个
历史转折点而惹人注目。本章目的是分析这一重大事件的根源、过程和全球性的影响。

一、战争的根源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
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
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
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的发表,还导
致了一批批文件的出版,总计达6万多份。到20世纪30年代中叶时,这场论战才平息下
来,出现了较少地关心“战争罪行”、更多地注意引起战争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性力量的
较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
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
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
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经济上的竞争 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例如:
1888-1889年意大利和法国之间、1879-1894年俄国和德国之间、1906—1910年奥地利
和塞尔维亚之间,均爆发了关税战。由于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英国
和德国之间开始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
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主要由于美国的产量从占世界总产量的23.3%
猛增到35.8%,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已下降到14%。不过,德国的产量却得到了充
分的增长,以致它的比例略有上升,为14.3%,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
德国工业总产量的激增意味着在海外市场它同英国的竞争十分激烈。英国虽然能在
其殖民地保持经济上的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却彻底输给了好斗的德国商人。
要确切说明这一经济竞争的政治影响是不可能的,不过,它显然使两国关系变得紧张起
来。它还通过刺激海军军备竞赛而进一步促成了国际紧张局势。这两个国家都竭力叫嚣,
必须建立起海军力量,以保护商船航线和商船运输。
殖民地的争夺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
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
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
称的帝国。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
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
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毛坑不拉
屎的”的自私鬼。





然而,殖民地竞争决不只限于英国和德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
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英国和德国在
东非和西南非、英国和法国在追罗和尼罗河流域、英国和俄国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国和
法国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继发生了冲突。
联盟体系 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
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
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这一判断决不是没有根据的。联盟体系始于1879年德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与奥
匈帝国缔结两国同盟条约之时。这是一个防御性的盟约,旨在保护德国免受法国人的攻
击。保护奥匈帝国免受俄国人的攻击,因为法国人想收复1871年失去的阿尔萨斯-洛林
地区,而俄国人则在巴尔干半岛同奥匈帝国接连不断地发生冲突。1882年,两国同盟因
意大利的加入而变成了三国同盟。它的目的还是防御:保护意大利免受法国的攻击,因
为意、法两国在突尼斯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当时,三国同盟无论就其宗旨或盟约条款来
说,都决不是侵略性的。德国和奥匈帝国都是易满足的国家,它们主要感兴趣的是维护
欧洲大陆的现状。
但是,从另一方的立场来看,三国同盟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法国和俄国看来,它
是一个控制欧洲,使法、俄孤立并易受攻击的势不可挡的集团。此外,法国和俄国在好
几个地区的殖民地问题上都与英国有大的争论。俾斯麦在缔结两国同盟时就十分清楚法、
俄建立友好关系的危险,但是,他能施展狡猾的外交手腕阻止它的实现。然而,1890年,
俾斯麦辞去宰相职务之后,他的继承者们不能继续他那巧妙的外交花招。结果,1894年
法俄同盟缔约成立;它的两个目的是反对三国同盟和抵制英国对殖民地的争夺。法俄同
盟因1904年英法协约和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而成为三国协约。实质上,这两个协约是
事实上的殖民地协约。例如,英、法同意承认各自在尼罗河流域和摩洛哥的利益;英、
俄也商定将波斯划分为两大势力范围。
这样,所有强国这时都已加入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给国际关系带来种种灾难性的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quanqiutongshi/052.htm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有人说:“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这场“内战”前形成的两大对立集团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m6072d6872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