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


A.持续高温
B.酷暑
C.三伏
D.高温天气

所属分类: 其他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59 次


流火七月,济南,还有全国很多地方都持续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在这个大蒸笼里,不光是人,连蝉虫都在叫“热啊,热!”
说也奇怪,外面无论是37℃、38℃的高温还是零下多少度的低温,但人体内部的温度却总能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范围内,这是什么原因呢?人到底又能耐多高的温度呢?
人体的恒温机制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保持在36.5℃到37℃之间,而外界的温度则通常比这个高或低。人体之所以能始终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就在于它有个恒温的机制,能与外界进行体温调节或交换。
这有几种方式,一是传导,这需要一定的媒介,比如空气,水,金属等,不过因为空气传导性较差,所以并不是主要的散热方式。二是热辐射,主要是通过皮肤直接向外辐射热量,则要在体温比外界温度高时才能较好发挥。三是蒸发,包括出汗和呼吸。当然排便也能散发一定的热量。
但是高温天气下,只有蒸发的散热方式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所以我们经常是大汗淋漓,通过大量出汗,热量被带出,同时,人的肌肉会处于一个松弛状态,减少增热,从而能保持体温处于一个正常范围。
而在特别低温的天气,人体为了保持体温,会有一些自然的生理反应来减少散热,比如肌肉收缩,发抖,这样能增加热量;四肢血管也会收缩,以减少热辐射;体内的一些器官,如肝脏,会加快代谢,能释放更多的热量,所以人在感到冷时吃些东西,或者喝点酒时,会感觉暖和一些。
这些生理反应其实都受下丘脑的一个所谓的“体温中枢”控制,它通过遍布全身的神经控制着人体如何来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调节体温。当超过人体所能调节的极限时,人就会中暑或体温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甚至死亡。

温度与湿度
实际上,很难说人能在多高或多低的温度下存活,因为时间长短不同,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外面天再冷,如果穿特别保暖的衣服也能抵挡一阵;天再热,我跳到水里去,或者穿个防晒的,不吸热的衣服也可以坚持一段时间。
不过就耐高温来讲,曾经有过实验,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人能在50℃的高温中呆上两个小时,在70℃的高温中能呆上15分钟,在100℃的高温中呆上1分钟,而不受任何损害。但如果在45℃的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人体耐高温极限是受湿度影响的,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水分蒸发就越快,反之越慢。当气温和湿度达到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超过人的忍耐极限,便会造成死亡。

胖人的冷热感
平常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体形较胖的人一到热天就是汗如雨下,气喘吁吁,一副受不了的样子,可是一到冬天天冷时,他们却经常衣服单薄,刮风下雪,不当回事。
其实这和胖人脂肪厚有关,脂肪太厚,影响热传导和热辐射,不利于散热,所以热天出汗特别多,而因皮肤散热不力,所以要通过呼吸分担更多的任务,这样就让人感觉胖人总是在大口喘气了。

高温防中暑
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尤其是老人、儿童、上班族、体力劳动者这4类人群。
在户外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比如穿浅色服装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等。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多喝些菊花茶,绿豆汤,莲子粥等。
电风扇最好不要对着自己吹,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室内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 ̄10℃之间,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
人们最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并且在炎炎夏日尽量保持心情顺畅,以防“情绪中暑”。一旦发生中暑,应让中暑的人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他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他的头上和颈部,严重的话及时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其他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p600790771f9b7.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