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郑国渠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51 次


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便于从富庶的江南搜刮更多的财物。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经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举世闻名的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的统一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从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运河的开凿无疑对隋朝当时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隋炀帝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残暴无比,这也加深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加速了隋朝灭亡.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历史上,大运河曾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过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都是物产富饶、经济发达的地区。沿岸的北京、天津、德川、徐州、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等众多的城市,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之滨。大运河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工程技术专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又一象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运河是利用许多天然河流、湖泊开凿成的人工运河。因其水量的大部分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大运河各段之间高差悬殊,全线各段“三起三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制定了改造京杭运河的计划,大运河的主要河段成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开凿于公元605~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由于中国东部地区,北起华北平原,南止杭嘉湖平原,平畴坦荡,沃野千里,数条东西走向的大河,给这一广袤地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也割裂了南北交通,没有一条南北向的天然河道沟通由西而东并列平行的几条大河,联结相互分隔的不同流域。这种情况在古代大大影响了各流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上的统一。因此,修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就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中华民族的祖先曾作过数千年的艰难探索。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竞相修明内政,争强称霸,即开始凿筑多条人工运河。到了春秋末期,一条沟通长江下游与淮河下游的人工河道,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第一次出现了,这就是崛起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在公元前486年开凿的邗沟。这条运河成为后来陆续开凿的纵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京杭运河的最早河段。公元589年,隋王朝结束了300多年的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为了沟通国都长安与东南富庶地区的联系,便于从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转运漕粮,以及加强北部边防,隋朝全面规划了运河建设,大规模开凿了以洛阳、开封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达杭州的运河网,习称南北大运河。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c6072ce461ee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