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镑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火与血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指的是
①海盗起步 ②战争开路 ③工业革命 ④正当的商业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05 次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然而对帝国的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镑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的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英语:to furnish an agreeable variety of stations to our soldiers, and to indulge in the sentiment that the sun never sets on our Empire.)”一家斯里兰卡的新闻报纸引用了科尔文·R·德·西尔瓦所做出的著名回答:“那是因为上帝不信任黑暗中的英国人。(英语:That's because God does not trust the British in the dark.)”

但到了20世纪中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英国国力的日渐式微,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与此同时,新兴霸权国家美国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国逐渐瓦解。如今,英国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国际组织——英联邦以取代大英帝国。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的是,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终于看到了日落。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皇时,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在任何时间也有阳光照他的其中一个属土,这显示他的强大。英文是 Empire that sun never set 或 sun never set empire.

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一般是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国、法国和英国。但是,16世纪葡萄牙的殖民霸权主要在东西航路一条线,而西班牙的殖民霸权主要在中南美洲那一片,而且都是沾了探索先行和罗马教皇圣谕的“光”,为时不长。17世纪荷兰的殖民霸权靠转运贸易起家的,也是昙花一现。至于16、17世纪俄国的殖民侵略,属于区域性的陆地蚕食。法国的霸业,目标在于欧洲大陆,尽管它到处侵略扩张,在海外也占领过广大的殖民地,但却处于配角的地位。只有英国,从事殖民掠夺的时间最长,占领的殖民地最多,维持殖民统治的时间最久。据统计,1914年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各列强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殖民地范围包括各大洲,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国旗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因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那么,英国是怎样占领如此之多的殖民地呢?

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火与血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海盗起步,战争开路,工业革命。早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就依靠商业冒险家、远征队到各地建立“贸易据点”。比较早的殖民据点建立在美洲、印度和北爱尔兰的一些地区。

英国由海盗起步而走上争夺殖民霸权的途程中,发动了近200次的战争。1588年的英西战争,崩塌了西班牙殖民霸主的宝座,夺得了从非洲贩卖黑奴的贸易垄断权;17世纪50至70年代的3次英荷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霸权,夺得了东西方贸易和对亚洲进行殖民掠夺的优势;从问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又对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1756—1763年英法的因为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而进行的“七年战争”,战火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结果摧毁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又使得英国夺得了北美殖民地和南亚次大陆的势力范围。这80年的战争历程,奠定了英国海洋霸权和殖民霸权的基石。

至19世纪60年代,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它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这种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它向外扩张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所以,从60年代至80年代是巩固侵略,扩张殖民地的高潮,至20世纪初占领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

英国之所以能占领最多的殖民地,不仅因为它当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而且还因为是世界上最强的海军强国。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必须以海军来保卫它的领土,而侵略它国更不能缺乏海军。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海军建设。伊丽莎白时代,曾打败了当时一流海军强国西班牙。17世纪克伦威尔又与荷兰开战,结果当时的海军强国荷兰战败。至此,海上霸权完全落入英国之手。英国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海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首先用钢铁船代替木帆船,并装有新式武器,使其他殖民者在争夺殖民地中无法同英国抗衡。

英国掠夺殖民地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利用自己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贱价收买落后民族的领土,或进行经济渗透,或采取借贷的方法去控制弱小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对不愿意打开商业大门的国家则用大炮轰开闭关自守国家的大门,然后在控制这些国家经济命脉的

基础上实行军事占领。有些地方则是直接派海军打败弱国,强行占为己有的。

总之,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所走过的是一条火与血的道路,英国的财富完全建立在掠夺殖民地人民血汗的基础之上简而言之,他的疆土遍及全球,任何时间都有阳光照耀在他的国土上,所以叫“日不落帝国”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镑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火与血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指的是 <br>①海盗起步 ②战争开路 ③工业革命 ④正当的商业贸易"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f6072f0907bcfa.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