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


A.军机处
B.内阁
C.中书省
D.枢密院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93 次


根据题干“满、汉大学士”可知是清朝的政治制度,因清朝为满洲建立入主中原。D不对,枢密院,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主要掌管军政。C不对,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宋元时中书省设中书令和中书丞相,明清时期废置;B不对,明朝时设立内阁;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封建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后,经皇帝审批,即传达执行,因而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点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发展演变。一、 封建中央官制的确立时期——秦汉时期 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等官吏。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分左右,是中央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三公之下设九卿。即:〈一〉、奉常——负责宗庙礼仪;〈二〉、郎中令——统辖侍卫皇帝的诸郎;〈三〉卫尉 ——负责宫廷守卫;〈四〉、太仆——负责皇帝的车马;〈五〉、宗正——管理皇族事务;〈六〉、典客——负责接待少数民族事宜;〈七〉、少府——负责山林池泽的税收和宫廷手工业;〈八〉、治粟内史——负责租税赋役和财政开支;〈九〉、廷尉——负责刑罚。此外,还有中尉(负责京师治安)、将作少府(负责营造)等所谓列卿。不难发现,在九卿和列卿中,除典客、治粟内史、廷尉、将作少府外,其他各卿 都是为皇室服务的。这充分体现了封建专制下的“家天下”性质。西汉初,承袭秦制,设三公、九卿治理国家,但后来逐渐有了改变。如“三公”改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又称“三司”。汉武帝时,任用一批低级官吏参与朝政,并通过他们来裁决各项政事,从而形成“内朝官”制度,与以“三公”为首的“外朝官”相对。二、封建官制的成熟时期——隋唐时期隋朝建立和统一后,隋文帝杨坚在魏晋南朝官制的基础上,正式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尚书、门下、内史。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为审议机关,长官称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关,处理全国政务,长官为尚书令。三省长官等于秦汉时的宰相,但把相权分为三部分,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了。尚书省之下设六部,即吏、礼、兵、度支、都官及工部。唐承隋制,行政机构设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即隋代之内史省)、门下、尚书省。中书省的职掌是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替皇帝起草诏旨,长官称中书令,其下有侍郎、舍人等。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所拟诏旨,如其不当,可予驳回,长官称侍中,其下有侍郎、左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等。尚书省为执行机关,长官有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等。由于李世民即帝位前曾做过尚书令,此后尚书令之位便有职而无人,左右仆射成为实际主官。尚书省作为处理日常政务的机关,下设六部,各司其职,其主次长官分别为尚书、侍郎等。六部的职掌如下: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负责官吏的考课任免;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兵部——掌军队的调拨、训练、武官选授等事宜;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等事宜;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取代秦汉的三公九卿制,是封建中央官制完善的标志。这种制度在避免出现宰相专权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治的相对开放性与民主性。隋唐以后,虽置三公,却不再开府治事,太师、太傅、太保重新出现,取代了司徒、司马、司空。不过此时的三公纯粹成了虚衔,并逐渐演化成加官、赠官,直至明清。九卿也一直存在至明清,情况同三公相同。但九卿之名逐渐演化成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泸、司农、太府等名称。三、 封建官制逐渐没落的时期——宋元时期五代时,基本承袭唐代旧制,但开始设枢密院与三司使。宋代虽仍存在三省六部之名,但除刑部外,各省、部主要职权都转移到了其它部门。北宋前期,设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其长官为同中书门下,是宰相;又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宋在五代基础上设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关,长官为枢密使(唐时枢密使由宦官充任)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为副枢密使或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号称东、西“二府”后来宋神宗时废中书门下,权力分归三省。又仿五代设“三司”,主管财政,长官称三司使,号称“计相”。这样,宰相主管民政,枢密使主管军政,三司使主管财政,再加上收地方权力于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宋代得到极大加强。不仅如此,由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造成机构重叠,大量冗员出现。官僚机构的臃肿庞大,大大加深了人民负担,同时也是造成宋代“积贫积弱”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元朝建立和统一后,中央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组成,并以中书省领六部掌全国政务(其间虽也曾三度以尚书省领六部,但为时却都很短暂)。至此,三省六部制演变成为一省六部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此外,元代又有掌释教及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治天下刑政的大宗正府(长官为札鲁忽赤)。元代还在中央和地方军政机构中专设达鲁花赤一职,实行监视和控制。四、 封建官制与官吏铨选制度走向全面反动的时期——明清时期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胡蓝之狱后,废丞相,分其权于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军事上,置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分掌天下卫所,并与兵部分掌练兵与调兵之权。又设都察院和大理寺,与刑部合称“三法司”。还在中央设通政使司,专门接纳天下臣民章奏。这样,皇帝集行政、军事、司法三权于一身。后来,明太祖、成祖、宪宗又分别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独裁统治达到了新的高峰,同时也表明明王朝在政治上已走向全面反动。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作为皇帝顾问。起初由低级官吏担任,但后来内阁首辅官位越来越高,权力也越来越大,甚至超过历代宰相。明朝又宠任宦官,给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官民隐事之权,并领东西厂特务机构。这样,在明朝中期以后,形成了权臣与宦官相继专权的局面,政治更加更加黑暗,直至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后,在中央官制与官吏铨选制度上基本承袭前朝,设内阁、六部、都察院等,并继续实行“八股取士”。所不同者,清朝内阁虽然地位尊宠,但其权力却较小(刘墉便是大学士,习称之为宰相,其实并无宰相之权)。最初军政大权集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后来康熙时设南书房协助皇帝,参与机务。雍正时创设军机处,为有清一代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决策发令、撰述谕旨、综理军国大计。然而军机处却并非独立的正式衙门。它无官署,无定员,军机大臣(全称“军机处大臣上行走”,俗称“大军机”)均为兼职,由皇帝特简。军机处设在内廷,只摆上几张桌椅,别无他物。甚至有时连桌椅都没有。军机大臣要跪受皇帝谕旨,成为皇帝的“奴才”(清代满族大臣对皇帝要自称“奴才”。作为“优待”,汉人官僚可自称为“臣”。但许多汉族官僚也乐意自称“奴才”)。军机处分满汉员,首领各一,称为“揆首”或“领袖”。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由军机大臣从各部、院、阁选出。这样,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另外,清设内务府。管理皇室的生活和财产,并管理太监。有清一代未出现宦官(太监)、外戚和权臣专权的局面,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h6072d78869aff.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