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朝康熙年问的大学士张英的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生活需要宽容     
B.金无足赤,人各有别
C.人们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属分类: 政治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45 次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朝康熙年问的大学士张英的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政治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h609361c358dd8.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