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春秋·公羊传》),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礼乐制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55 次


夺嫡之争(1)
  在曹操的晚年,接班人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曹丕、曹彰、曹植等人的夺嫡之争也异常激烈。曹操究竟要立谁为接班人呢?

  曹操晚年,接班人的问题早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只可惜,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

  据统计,曹操至少有十五个老婆,二十五个儿子。最有资格接班的长子曹昂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阵亡,另一个为曹操所钟爱的儿子曹冲,则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五月病故。其他儿子,或者早夭,或者庸常,比较有希望的是曹丕、曹彰、曹植。据《三国志·曹冲传》,曹冲病故时,曹操极为悲痛。曹丕上前安慰父亲,曹操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所谓“汝曹”(你们几个),当是曹丕、曹彰和曹植。

  这三个也都想当接班人。首先,他们都是卞夫人的儿子。曹操的原配是丁夫人。丁夫人无出,养子曹昂阵亡,自己又离异,就不在“立嫡”的考虑之列。丁夫人被废以后,继承正妻地位的是卞夫人。按照“立嫡”原则,接班人应该从卞夫人的儿子当中挑选。卞夫人有四个儿子,其中曹熊早薨,可选的就是曹丕、曹彰和曹植。这是第一点。第二,他们三个也都有能力,有作为,水平明显高于曹操的其他儿子。这样,无论“立嫡”还是“立贤”,他们都最有资格。所谓“夺嫡之争”,便在卞夫人的这三个儿子当中展开。

  那么,曹操选谁?

  史家一般都认为,首先可以排除的是曹彰。不可否认,曹彰是个人物。据《三国志·曹彰传》,此君从小就善于骑马射箭,胆子大力气也大,战事多战功也多。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代郡乌丸反,曹操任命曹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前去征讨。临行前,曹操对曹彰说,儿啊,在家为父子,受命为君臣,你可要好自为之!曹彰明白父王的意思,在北伐战争中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亲射胡骑,以至于“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曹彰自己也“铠中数箭”,然而“意气益厉”,结果“大破之”。中立观望的鲜卑人见曹彰如此英勇善战势不可挡,也表示归顺,于是“北方悉平”。胜利后,曹彰一方面超常规地大赏将士,另一方面在向曹操汇报时按照曹丕的建议“归功诸将”。这下子曹操高兴坏了,抓住曹彰的黄胡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然而曹彰有个问题,就是有勇无谋,不爱读书。

  曹操也考察过曹彰。他曾经询问诸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言其志,曹彰的回答是“好为将”。曹操又问:“为将奈何?”曹彰说:“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于是“太祖大笑”。立曹彰为储的念头如果有过的话,大约也一笑了之了。因为曹操很清楚,曹彰是个好将军,却未必是好国王、好皇帝。

  剩下的就是曹丕和曹植了。不少人认为,曹操原本是要立曹植为储君的,只是因为曹丕搞鬼,曹植自己又多有失误,才立了曹丕。这也不是没有根据。《三国志·曹植传》就是这个说法,而且说得很明白,是“几为太子者数矣”。原因也有两个,一是曹植有才,二是曹操喜欢他。这两个原因也有因果关系,即正因为“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这才“特见宠爱”。但我认为,这两条,恰恰证明了曹操不可能立曹植。

  为什么呢?因为立储,历来有四种立法:立嫡、立长、立贤、立爱。按照传统观念,最可取的是立嫡,准确地说就是立嫡长子。一个儿子,如果既是嫡子(正妻所生),又是长子(年龄最大),那他就当之无愧的是储君。如果长子不是嫡子(是庶子),嫡子不是长子(是次子),那么,宁肯立年幼的嫡子,也不可立年长的庶子,这叫“立子以嫡不以长”。如果嫡子有两个以上,或者没有嫡子都是庶子,那就立年长的,不考虑品行和才能,这叫“立嫡以长不以贤”。当然,立贤也不是绝对不可以,因为立贤毕竟有道理。立个贤君,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好处,大家也还能接受。最不可取的是立爱,因为这完全是由着性子胡来,非遭到抵制不可。总之,立储之道,首选立嫡,其次立长,再次立贤,最次立爱。立曹丕,是立嫡,也是立长;立曹植,则是立爱。你说曹操立哪个?没错,曹操这人是不大守规矩,有时也不按牌理出牌,但他未必肯背“立爱”的罪名,何况曹操又并不是只爱曹植一个。

  或许有人会说,曹操立曹植,不是“立爱”,是“立贤”。曹操这个人,是主张“唯才是举”的,怎么会受传统观念的羁绊?当然是立最有才华的曹植啦!这其实也是似是而非。的确,曹植是一个特有才华的人,可以说是少年才子。据《三国志·曹植传》,曹植很小的时候就会写文章。曹操读到他的作品,曾甚为惊异,问他是不是请别人代笔(汝倩人邪)。曹植回答说:“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后来铜雀台建成,曹操令诸子登台作赋,曹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可见其文才之好。

  但问题是,选储君不是选作协主席,不能光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还得看有没有政治才能。应该说,在这方面,曹操也是考察过曹植并寄予厚望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征孙权,留曹植守邺城。曹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为父当年做顿丘令的时候,也不过二十三岁。现在回想起来,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事情。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好自为之!那么,曹植表现如何?

  我以为,如果曹植在政治上确有突出表现,那是瞒不住的。实际上曹植也不可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曹操本人太强。他的儿子,除了曹彰可以出去打打仗外,其他人都难有作为。二是曹植也不像政治上很成熟的人。《三国志·曹植传》讲曹丕夺嫡成功曹植争宠失败的原因,用了春秋笔法,说是“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也就是装模作样,控制自己,收买人心,于是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嗣。

  这应该也是事实,因此后世多半同情曹植,不同情甚至鄙视曹丕。毫无疑问,在我们看来,“任性而行”显然比“矫情自饰”可爱。“矫情自饰”岂止不可爱,简直就是可怕。但这是我们的看法,不是曹操的看法。曹操此刻,并不是要评选“谁是最可爱的人”,而是要考虑“谁是最可靠的人”。什么方面可靠?政治上可靠。政治上可靠是什么意思?是能够保证曹魏政权的代代延续。这就不能看“性情”,而要看“心计”。缺心眼的人是不能选作曹魏政权接班人的,“任性而行”也不是政治家应有的品质。选一个有心计的人,显然要放心一些。张作耀先生的《曹操评传》说“从治国大计上考虑,曹植的确不如曹丕”,我认为这个结论是对的。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春秋·公羊传》),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i6072d7162e5b0.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