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


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以至万世而为君”
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D.“功过五帝,地广三王”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26 次


这篇说明文叫《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这篇说明文有几个版本的问题,所以我给你这个版本问题的最全的答案和原文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76466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册”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用绳子串编;笨重、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缩微图书”由胶片制成;采用缩拍技术;轻便、体积小。
2、作比较、列数字。
3、缩微图书体积小、重量轻;缩微技术的运用时间早。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这样说更符合实际。
6、设想有创意,特点表述清楚即可给满分。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i6072d71a6b3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