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好,但到了80年代效果却不好,其原因是( )


A.80年代的DDT质量差
B.稻螟长期污染DDT,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C.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的比例增大
D.长期使用DDT,使稻螟体类产生抗体

所属分类: 生物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02 次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选择作用使得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故选C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好,但到了80年代效果却不好,其原因是( )"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生物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k606e9daf422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