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台湾在我国古书中称为夷洲,到哪个朝代始称台湾


A.宋
B.元
C.明
D.清

所属分类: 地理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30 次


秦朝——-夷州
《史记·始皇本纪》记载:“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来、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云”。
时人的解释是:三山依北而南排列,蓬来为日本、方丈为琉球,瀛洲为台湾。

西汉——东鳀
汉朝的《汉书·地理志》记载:“江南多湿,丈夫多夭,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有一部份日本与中国的学者,推测东鳀非今日之琉球,而是指台湾。

三国——夷州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将军卫温遣诸葛直以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所在绝远,不得卒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而返”。
沉莹《临海水土志》记载:“夷洲在临海东南”,“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齿”,“战得头,着首还,中庭建一大材,高十余丈,以所得头差次挂之,历年不下,彰示其功”。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后,“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
据沉莹的《临海水土志》,对于夷州方位、地形、气候、居民、物产、习俗,均有详细的叙述。
有不少学者把“夷州”认为是今日的台湾,并以“临海水土志”为有关台湾的最古文献,特别是中国学者大体上都持这种说法。

隋朝——流求国
《隋书·东夷列传》记载:“流求国居海东,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将军陈棱要求土著投降,被拒,遂掳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返”。
《隋书》所称之流求,所述的风土习俗、方位和文化系统皆与三国夷州颇多相似之处,所以学者之间多认为《隋书》所指之流求即为台湾。
从隋朝到明朝,台湾一直被称为流求或琉求。到明洪武受封时,才将台湾改称为小琉球,而与日本统治下的琉球有所区别。

南宋——毘舍耶国

元朝——留求

明万历——东番、大员、小琉球
明朝陈第之《东番记》(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记载:“东番人不知所自始,居澎湖外海岛中,起魍港、加老湾,历大员、尧港、打狗屿、小淡水、双溪口、加哩林、沙巴里、大帮坑,皆居其也。”台湾称为“小番”、“东番”甚明,陈第之《东番记》是继三国吴沉莹之《临海水土志》夷州、《隋书》之流求国、宋赵汝适之《诸番志》琉求国、元汪大渊之《岛夷志略》琉球等之后,有关台湾之最具体纪录,文中所记大员一地,后来演绎为台湾全岛名称。
明嘉靖二十三年当时葡萄牙人为了到日本贸易,经长通过台湾海峡,遥望台湾本岛,颂称“YlhaFormosa”。

明永历——东都、东宁
明朝杨英之《从征实录》记载:“永历十五年五月初二改赤崁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以府为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改台湾平安镇。”
又明夏琳之《海纪辑要》记载:“永历十八年三月,招讨大将军世子至东都,以谘议参军陈永华理国政,改东都为东宁,置天兴、万年二州。”故明郑经略台湾,名曰“东都”、“东宁”。

清朝——台湾
清靖海将军施琅之《陈台湾弃留利害疏》 (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记载:“窃照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纡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离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遥。……台湾一地,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也。”
所指“台湾”已为全岛之专称,翌年四月清廷诏设台湾府于今之台南市,隶属福建省,正式之“台湾”名称自此始。
回答者:sylano - 试用期 一级 3-26 18:28

好象老师不会问这样的问题的,顶多是具体的哪个朝代称呼台湾是什么,不是的话就是你老师有毛病呀。
回答者:iamfree16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8 15:00

东汉称夷洲,隋时改称流求,明代又称北港、东蕃。元明设巡检司于澎湖,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76年)建为台湾省。台湾一词最早见于官方文献的是明崇祯八年(1635年)何楷等人的奏疏中,从清初建府始一直沿用至今。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台湾在我国古书中称为夷洲,到哪个朝代始称台湾"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地理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k607a38aaee9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