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虽经历磨难,奋发进取,却最终未能实现远大抱负的历史伟人是:


A.禹
B.张骞
C.司马迁
D.诸葛亮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15 次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韩愈的少年时代,是在周折磨难中度过的。但这不幸的遭遇是由深刻的社会政治现实决定的。韩愈出生的那一年,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战争已结束了六年。但是大唐帝国在安史乱后,已从鼎盛转向衰乱。经过八年的叛乱战争,帝国的中央集权统治大为削弱,政治情况十分紊乱。朝廷又宦官集团擅权,地方有独自为政的军阀割据,东北地区仍旧为安史余党所控制,西北地区的吐蕃族回纥族势力日益强大。唐代宗一朝,内外战乱不歇,为了维持帝国的统治,实行对内姑息,对外和亲的方针政策。唐德宗钉乏齿何佼蛊酬坍揣开即位之初,颇想有作为,加强集权统治,但终于力不从心,姑息妥协,依旧如故。因此,韩愈少年时代遭遇多难,亲人的丧亡固然是自然的原因,而韩会牵连于元载案,郑氏被迫避难江南,都是由于内战乱,政治紊乱。不过,家庭的不幸多难,更激励着年少韩愈发愤读书,努力钻研,锻炼意志,学习知识。

韩愈的家庭是个恪守儒家思想教育的封建士大夫之家。韩愈在他的父兄大嫂的熏陶教育下,受到的思想影响,主要是正统的儒家思想,要以道德文学求取仕进,要做官来帮助帝王治理国家人民,建功立业,光宗耀祖,韩愈说他自己七岁好读书,十三岁就能写作文章。他的门生李翱说,韩愈少年时知道自己是个孤儿,所以学习自觉,刻苦用功不须要什么奖励。他天资又聪明,博闻强记,不但自己每天记诵数千百言,还能把别人学习的文章也背诵下来。后来韩愈也常说自己“性本好文学”,“少好学问”。凡是儒家经典,《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以及诸家的学说,他都要探究一番,“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他读书很认真,“沈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专心研究理论意义,反复弄清章句段落,通过事业的实践来汲取精粹,而以写作文章来奋发精神。就这样,在家庭影响下,在刻苦学习中,少年韩愈逐渐长成一个信奉儒家思想,追求远大理想的青年。他抱负极大,自视甚高,立志成为杰出的伟人。在道德学术上,他觉得象孔子门徒子夏那样的儒者,还不够做他企慕的榜样,更不可学习孔子另一门徒樊迟那样甘心务农。。在建功立业上,他要象虞舜时代的大臣皋陶,后稷那样帮助皇帝治理国家;他负文章天下无比,相传三国魏的诗人曹植和南朝宋德诗人谢灵运,两人都是天下文才的,而他却看不起他们的文章。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虽经历磨难,奋发进取,却最终未能实现远大抱负的历史伟人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l6072ce3e13adc.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