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导致上百万用户系统遭受感染和破坏。后来公安机关一举侦破此案并抓获犯罪嫌疑人。这说明了


A.网络的危害不可避免
B.公民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布信息
C.网络给生活提供便利
D.在虚拟世界,我们也要遵纪守法

所属分类: 政治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00 次


熊猫烧香病毒对我们启示
1.熊猫烧香病毒的特点:从u盘病毒开始,在各个磁盘根目录下创建autorun.inf文件通过双击盘符激活病毒,激活后会感染包括exe文件在内的很多类型文件,还会尝试连接网路,下载大量的木马,被感染的文件会成为熊猫烧香的样子,当打开磁盘看文件时,看到全是熊猫拿着三棵香。
2.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凡是依靠计算机工作学习生活的人,无不对“熊猫烧香”电脑病毒蔓延而恼火,以至于到了谈“毒”色变的地步。据报道:2006年12月初,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在短短两个月内,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引起人们的公愤,一片谴责之声。
随着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告破,“熊猫烧香”电脑病毒元凶李某终于被逮着!并且编制出来了杀毒程序。毫无疑问,李某的这种恶劣的行为令人憎恨,受到法律的严惩罪有应得,然而,对于“熊猫烧香”电脑病毒事件,并不是随着该案件的告破而可以“刀枪入库”高枕无忧了,该事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教育,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首先,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用人制度。报道中说,25岁的李俊曾多次到北京、广州找IT方面的工作,尤其钟情于网络安全公司,但均未成功。为了发泄不满,同时抱着赚钱的目的,李俊开始编写病毒……2月12日,湖北省网监总队有关专家如此描述李俊。(见2月13日《楚天都市报》)一个网络天才,一个人才,就这样被我们的衙门化的企业拒之门外,这不能不让我们许多企业管理者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常常说今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我们在日常事务中又埋没了多少人才呢?如果不是李某制造出“熊猫病毒”的化,人们怎样才能认识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网络天才呢?埋没人才的不仅仅只是网络业,这个行业应该讲还是比较容易识别人才的。如果那种用简单的文凭、年龄、出身等可有可无的混帐标准来限制人才的话,我们必定在今后的竞争中失掉一切!其次,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我们过于重视文凭了,而且把人才简单地用学历的高低大小、文凭的来源作为依据,甚至是唯一的依据来考量,结果,我们痛失了许多天才。我们的教育界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的中专学生就能够成为“毒王”,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水平的同时,业说明了我们的人才选拔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和错误。需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而不是用学费、用一些框框来约束我们的天才。
三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反思。“熊猫病毒”事件并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简单,仅仅是李某人品的问题,也没有必要拿什么“有才无德”来说事。社会埋没了人才,社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熊猫病毒”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教育还在于,我们应该以此为教训,吸取教训,亡羊补牢,尽快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建立人才显现的渠道,以防今后发生类似的事件,防止诸如天才李某等人不被社会企业承认悲剧的产生,以免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才是我们眼下应该扑下身子实实在在从事的紧迫事情。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导致上百万用户系统遭受感染和破坏。后来公安机关一举侦破此案并抓获犯罪嫌疑人。这说明了"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政治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l6090badfdff4b.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