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革命的焕然一新。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仍在黑暗中徘徊。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先进文化,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
C.马克思主义本身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D.马克思主义是万能的,能够促进一切事物的发展

所属分类: 政治 (免费栏目) 浏览量: 91 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的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此时,列宁提出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当晚,召开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中央和地方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随后组成了以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之为“十月革命”。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也传到了俄国的近邻--中国。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尤其是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在此之前,由我国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在传播资本主义思想的同时,也零星片段地传播了一些社会主义思想,简要介绍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然而,马克思主义学说真正在中国的传播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社会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向往十月革命,热情地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北方,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人物,1918年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高度评价了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主张中国人民沿着十月革命胜利的道路前进。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南方,陈独秀主编了《新青年》杂志,系统地刊载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介绍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文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阶段,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特点明显:一是传播者都是在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研究十月革命、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的。二是积极组织进步团体,大量发行刊物,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三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道路。四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开展工人运动相结合。许多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逐步由思维领域转向实际,深入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群众觉悟,推动工人运动。例如,从1917年到1919年,全国罢工达119次,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中,各地工人运动由过去分散斗争汇合成为整个阶级的统一行动,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科学社会主义是改造世界、拯救中国的良方,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日益壮大。许多有识之士在学习、研究、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许多省市都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准备。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直接影响到了近邻中国,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实践,也启发了中国的先进分子,鼓舞和激励着他们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奋勇前进。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革命的焕然一新。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仍在黑暗中徘徊。这说明"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政治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l6090be6e3e75c.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