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


A.立足当前自己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B.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D.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

所属分类: 政治 (免费栏目) 浏览量: 68 次


大学生经过了大学时代的学习,将以一个独立的个体来面对社会,这意味着社会不再把你当成一个学生或未成熟的青年来对待,它会要求你为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同时,大学生们也会意识到,真走向社会,就意味着失去了师长的庇护。这时,往往会感到惶恐。的确,走向社会这一任务对大学生的独立性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很多大学业生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情况,有很多是与独立性不足有关的。

  一、独立的含义
  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是自主的,有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有独立的生活态度、独立的思考能力。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有独立的自信心。大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在经济上尚未独立,在一定种度上,延缓了大学生的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

很多大学生错误地认为,独立就是不需要任何的人帮助和指导或者没有任何依赖他们的需要。实际上,即使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也会产生依赖他人的需要。独立,并不意味着独来独往,独挡一切,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个人的独立,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所谓真正的个体独立,是指个体应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去克服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依靠他人的帮助或依赖于他人,个体对自己负有完全、无可回避的责任。

二、独立性的培养

(一)生活上的独立

独立不是一个泛名词,它的意义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上的独立,可以说是独立性最平凡而又必不可少的表现。养成生活上的独立习惯,也是培养独立性最重要的环节。如果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很弱,对家庭的依赖性太强,那么最终会在生活中处处依赖他人。注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纷繁琐的日常小事开始,训练自己处理问题、发展各种基本生活技能的能力,会使自己产自立的感觉。先从外部行为上摆脱家庭的呵护关情,才能进一步走向思想的成熟与独立。 

  (二)学习上的独立

  “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是句俗语,但是道理很真切。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增长,知识更新换代迅速的时代,没有谁可以不学习就可以胜任一项工作。学生时代的学习,往往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表,计划表。而一旦步入社会后,再也没有老师,同学,班级的概念。自主独立学习就成为一大特征,这时候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在学业上的自主自由也比较大。个人探索知识,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是自主学习的突出特点。大到怎样规划自己的总体时间,小到去图书馆选择哪一本书,以至在学术上怎样形独立的见解,这些都与学业上的独立性息息相关。
  而这种独立,又与工作,事业上的独立密不可分。面对一件任务,有人的习惯于去问别人,或 者习惯于观望,看看另人如何行动,或者要求上级给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几此种种,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能发挥也自己最大的创造性, 这才是人的长处与优势;那种模式;大定的按部就班的事务已经越来越多地可以让机器来完成。因此,培养自己独立处理学习问题并独立应付工作的能力,是发展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习惯于在他人安排好之后工作,长此以往,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会显得被动,造成不适应的现 象。

(三)心理上的独立
这是走向独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独立性更为内在的表现。
一个人的成熟,主要的体现在其思想上和独立意识上。一个想要拥有一个独立的自我,也必定要有独立的思想为其基础。因此,使自己的思想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对培养独立性是极其重要的。
思想上的独立性,意味着一个人要逐渐直越来越少地依赖他人的思想,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体系。自我定向,走自己的路,寻找自己的奋斗目标,独立面对 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思想上的独立,并不意味着与他人隔离,只有自己的个人圈子里思索。恰恰相反,思想上的独立,要求常与有新思想、新观点和有健 康的人格者互想接触切磋,不断接受新经验的影响,逐步修正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样才能保持思想上的活跃与独立。
心理上的独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独立的自信。当人在一切顺利时,一般容易保持自个心。但当个人遇到较大挫折或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较差时,要保持信心就比较困难一些。大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比较顺利,就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所谓独立的自信心,是指不受自己与成败和他人评价影响的自信心。无论自己成功与否,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不论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好坏,都始终能对自己持有合理 而坚定的信心,相信自我的能力,相信自我能够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要做到具有独立的自信心,是很不容易的。个体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人各各种 事件的影响,大学生敏感,自尊心很强,更容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因此,要树立独立的自豪感自信心是很艰巨的任务。然而这又是相当重要的一种心理上的独立品 质。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只能通过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来建立,那他不仅没有真正的自信心,而且在遇到困难时也很容易动摇。
每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近程中,都难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以后的发展中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他们需要逐渐摆 脱外界的影响,去独立面对自己的现实。这是个体自独立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一个人总不能摆脱外界影响,不能树立独立的自我,当他们处理复杂现实问题,当 他们面对社会这个复杂系统时,就容易出各种样的问题。因此,走向独立的自我,从心理上真正成长起来,对一个人的完善与成熟,以便良好的适应社会这所大学,是极为必要的。
独立心理上的独立性,首先就要对自己的经验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就是说,要无条件的接受自己,坦城地对待自己。这是自我健康发展的必然前提。有些人无 法承受挫折,实际上就是不能接受与自己期望不一致的经验,这是心理上的幼稚表现。其次,在接受经验之后,要对自己的认识和期望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之保持与 实际经验的和谐。在此,要注意区分失误。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即使有很强的能力,由于各种干扰和影响因素,其实际表现可能并不理想。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可 能增加对自己的信心,进一步认清自己的真实自我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特点。
根据环境特点做必要的调整,这是人的灵活性的表现,是人的社会本性的体现。再次,应客观看待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要有勇气接受这样一个事 实,即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要有勇气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个人不可避免地都会遇到“力所不及”的情况。不是在幻想之中保持自信,而是在认识到自己存 在不足时依然以有保持自信,这才是心理上独立性的真正体现。
总之,心理上的独立,意味着对外界影响的相对独立,有自己的观点和行动,对失败有一定的耐受力。同时,独立不是与外界的分离和孤立,而一种与周围环境的更大程度的谐调。有不受制于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与外界环境保持和谐。
独立,是一个人真正成熟自立的标志,每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他们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他们依赖的是自己。他们需要有独处的 时间去思考问题、解决总是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看法,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分地考究他人的意愿。对于严重打击、挫折,显示出相对镇静的态 度。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会将这引起转嫁给他人,把责任归于不走运或童年的不幸。


三、社会适应与目标确立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多元化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多元化的价值观,使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由,这也意味着可能失去目标,出现迷失价值观的现象。有时,常常能听见一种叹息:干什么都没劲。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一点:没有明确的目标。

(一)目标是力量的源泉

每人上都想有对某项目标产生行动的本能。确立了目标,就确定了自己行为的方向,使自己的思想、活动都具有意义和目的。由此产生了达到目标的愿望和动力,以 使自己积极地行动起来。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必定是个生活十分充实的人,而这正是由于他不断地设立目标,经过奋斗以达到目标的结果。当代社会竞争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应有紧迫和危机感,及时调整自身的 心理平衡,尽快适应的角色,设立新的目标。有了压力,才能真正行动起来,更好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不仅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更拥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 理品质。

(二)如何设立目标

渴望成才,确立目标是必要一步。但如果目标确定而不例行,也会影响到自身的行为及结果。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获得成功时产生的“高峰“情绪体验是一种强烈的、醉心的、兴奋的情绪,它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产 生自信心和决断意识,并引发出继续向前的强烈欲望。这是人自强不息的强在推进力。基于这种考虑,大学生在制定目标时,应该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自己的 特点,确立出具体可行的目标。

在确立自己走向社会后的目标时,更应注意与周围的环境特点结合起来。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结的环境,把目标设立在一个没有缺点的环境之上,是一种幻想,是必然要受到失败的打击的。真正成熟的人,其成熟体现之一就是能在不完美周边环境中确立合适的目 标,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味埋怨社会的复杂与世俗是无用的。以此为借口,去确立目标,随波逐流,更是不可取的。要学会立足于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结 合自己的环境和特点。确立新的目标。一旦达到目标,就会激发出进一步成长的愿望,从而再制定下一级目标。这种良性循环就会成为奋斗不已的源泉和动力。
任何一件事都有其发展过程,人的发展也是如此。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多会出现急躁的现象,急于建立自己的事业,希望一开始工作,就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业,而不屑于一些小事。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其结果往往失望。因此,应注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从最近的目标开 始,一步一步将各种小目标连结起来,以至最后的成功。


(三)从目标到现实——行动

确立适当的目标是不容易的,它需要内省自身,了解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还需要审时度势,将自己已有价值体系,与外界社会要求有机地 结合起来。一旦目标确立了,更具现实意义的是行动,就是踏踏实实地努力使理想变为现实。
  自强不息能否最终得到体现,关键在于行动。当周边环境很顺 利时,开如行动是不难的;然而多数情况是,一开始行动,就会遇到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尤其是走向社会之后,人人事事都是很复杂的。干成一件事,可能会有许 多干扰因素,而在行动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很多挫折、失意。这种时刻往往是考验。如果遇到坎坷,不能坚持到底,不但丧失了应有的成就感,严重伤害 了自己的信心,而且在面临下一次困难时,也会裹足不前。倘若遇到挫折就放弃努力,那就根本谈不上目标的实现。目前,也有些大学生,看到了做任何一件事都不 容易,为了避遭受失败的打击,他们干脆不去行动,只在头脑里想象一下,于是他们想法很多,对他人的批评很多,而自己却从不付诸行动。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在真正适应社会。当走向岗位时,就会遇到种种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建立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应尽早培养起这样一种观念:我既开始,我必完成;我既决定,我必贯彻。努力提高自己的耐挫力,用意志来战胜困难。达到自己确立的目标,为使自己的生活有踏实的进步,进行执著不懈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戴尔卡耐基说:如果想要快乐,就为自己立个目标,使它支配自己的思想,放出自己的活力,并鼓舞自己的希望。快乐就在你的心里。它来源于:去做确切的事,把 自己全副心思和活力都放在其中。这里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感官上的愉悦或情绪上的一时高兴。这是一种充实向上,认为自己生活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感觉。只有 独立的人,不断自强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这种真实的快乐感。一旦你拥有了这种快乐,就不会受环境的左右,不会为一时的得失而苦恼。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政治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l6093614700d9d.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