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2010年1月31日至2月6日,由中华文联、福建省文联等主办的“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在福州举行,两岸民间文化交流表明


①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
②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
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所属分类: 政治 (免费栏目) 浏览量: 76 次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根据2007年至2011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我国仅不可移动文物就有766722处。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问题日趋复杂的现实状况为文化遗产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党和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这一问题上已经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和越来越明确的指导原则。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化遗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至少体现于六个方面。  一、知识性、审美性价值  文化遗产的知识性价值突出表现在它的史料意义方面。由于文字记载的片面性和脆弱性,历史会逐渐湮没在时光的尘埃中。而文化遗产的存在和不断被发现,则为找回失却的历史记忆提供了可能。如郭店楚简的发现大大明晰了《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本来面目;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发现的文物,则生动地说明和佐证了唐代的一些生活模式和规章制度;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系列考古发掘,为关系到民族历史基本面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直接证据。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增长而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物质上富有而精神层面苍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文化遗产中蕴涵着关于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可以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提高大众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的不竭源泉。老百姓外出旅游,所观赏的名山大川、历史文化名城、各个地方的传统演艺等,大多和文化遗产有关,“根据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不同,今天约有35~75的国际旅游者被视为文化旅游者。……文化旅游可以说已经超过生态旅游而成为旅游的时尚术语。”。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就能使它们成为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的生动教材。如2004年至2008年,由台湾作家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在两岸三地演出一百多场,几乎场场爆满。文化遗产中既有昆曲、古琴艺术这样高雅的品类,也有河曲民歌、唢呐艺术这样通俗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们可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充分利用多采多姿、内蕴深厚的文化遗产,是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培养大众健康审美趣味的绝好手段。与当前到处泛滥的轻视知识性和审美性的快餐文化相比,文化遗产的价值就更加突出了。  二、思想性价值  文化遗产可以为和谐社会的缔造提供思想资源。优秀的文化遗产都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反映着中华民族对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丰富的重“和”的思想,如儒家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重在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道家以“自然”为核心的追求体现着人与宇宙自然融合无间的梦想,佛家追求心性解脱的观念则启示着人们创造灵魂与肉体的和谐、生与死的和谐。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也都有各自值得骄傲的文化创造,这些文化创造是维系民族安定、和谐的精神基础。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文化遗产可以为道德建设和民族精神建设提供理论支撑。道德建设和民族精神建设必须依赖于一个民族深层的生存哲学,重视历史继承性和文化整体性。文化遗产则是民族生存哲学的具体体现,是民族道德和民族精神的坚实载体。传统哲学中儒家舍生取义的勇敢,佛家普渡众生的悲悯,道家对真率人生的热爱,就都在民族精神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遍布各地的文化遗产是进行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教材。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每时每刻都在诠释着“尽忠报国”这四个字的涵义;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里面的遗迹处处洋溢着读书人胸怀天下的理想;陕西举行的公祭轩辕黄帝的盛典,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思想认同的文化标志。中华民族的道德和精神,就是这么无形中点点滴滴地塑造出来的。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性格与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民族保持统一和独立品格的精神源泉。今天,共同的文化传统也是连接我们海峡两岸甚至整个华人世界的坚固纽带。在商品意识空前发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时代背景中,我们更需要重视、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为个体的人提供精神归宿,为群体的人提供使命感,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提供精神动力。  三、经济性价值  一方面,文化遗产本身往往就是稀世珍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文化遗产更可以通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源源不断地为子孙后世创造财富。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加速增长。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文化遗产进行开发的文化旅游,就在很多地区成为支柱性产业。我们国家魅力无穷的文化遗产也一直是吸引世界各国人民来华游览的主要原因。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及其符号价值,也使其成为文化创意的源头活水,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无尽动力。当前与文化遗产有关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朝阳产业,文化遗产为旅游、工艺品制造、歌舞演出、电影电视等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宝藏。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2011年1月14日发表于《中国文物报》的署名文章中说,十五期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8.1。   虽然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性价值,但是我们也要明确:文化遗产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承和文化功能的发挥。对其经济价值的发掘应在顺应文化遗产保护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四、安全性价值  文化遗产有助于建立民族自信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民族自信心是形成民族凝聚力、保持社会安定的基本保证。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对辉煌历史的记忆,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依托。文化遗产给我们的感受是鲜活的、深刻的,它们大都至今还在发挥社会作用,因此可以为提升民族自信心,保证国家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动力。更进一步,文化遗产可以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抗击民族虚无主义,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一些强权国家越来越多地以软性的文化力量对异国进行影响和改造,从而动摇和改变一个国家的文化基础、信仰基础。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明确提出要“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就把文化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资讯安全列为国家的四大安全问题。文化安全的核心问题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文化遗产积淀着一个民族的光辉创造,反映着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体认,并且这种体认有着长期性和稳定性,从而能够帮助抗击外来文化的侵袭,有益于社会的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  在当前外来文化良莠齐下的情势下,重视文化遗产、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是强化自我主体意识、消除民族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五、文化多样性价值  在自然界,人类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保护生态链条的完整性、稳定性,使人类能够更长久地存在和发展;在人的社会中,也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以保证文化能充满生机和创造力并持续繁荣。2005年《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在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为世界范围内文化的繁荣及互惠自由交流创造了条件。  只有保持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才能在具体的文化建设上形成百花齐放而不相害的局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国家和谐文化建设的需求。我们应当从两个角度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一是保持纵向时间上的文化多样性,重视考古和对各种内容历史文化的研究、发掘、保护,以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蕴,为今天和将来的文化发展提供养料和借鉴;二是保持横向空间上的文化多样性,使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是保持中华民族鲜明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基本要求,对保持整个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也意义深远。  六、交往性价值  文化遗产是促进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最佳媒介。文化遗产有地域界限,但文化遗产所蕴涵的人类文明成果却是超越地域界限而举世共享的。一方面文化遗产可以吸引其他地方的人前来欣赏和学习,另一方面把一些可以流动的文化遗产拿出去进行展示也可以促进了解和友谊。2002年2月23日至3月31日的37天里,法门寺佛骨舍利赴台巡回瞻礼,据统计,先后到佛指舍利座前瞻礼朝拜的信众有400余万人次,在佛指舍利巡礼移动的沿途迎奉的群众有数十万人。2010年6月26日至2011年1月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展出时,总共吸引了35.5万人次参观;2011年2月19日,“华夏瑰宝展”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国立博物馆隆重开幕。类似这些交流活动都引起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文化遗产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内蕴极为丰富,它需要我们在发掘、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进而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2010年1月31日至2月6日,由中华文联、福建省文联等主办的“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在福州举行,两岸民间文化交流表明"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政治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l60938a8ee964d.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