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你的生存能力有多强?请根据你已有知识与技能,分析下列应急措施错误的是( )


A.迅速将煤气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的通风场所
B.发生骨折后,立即现场复位,然后赶至医院就诊
C.地震时用手护住头部,有秩序地快速撤离到安全区域
D.腿部小块皮肤擦伤,血液渗出,先清洗伤口再贴上创可贴

所属分类: 生物 (免费栏目) 浏览量: 98 次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
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我国最常发生的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和滑坡泥石流等5种,所造成的损失占损失总量的80%至90%。1949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000万公顷,受灾人口年均超过2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不断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
经过查阅书籍和网页,我对防灾减灾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以下是我在书上和网页上搜集来的资料: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严重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科学应对、积极防御,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加重了自然灾害。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燃烧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逐渐增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益匮乏,大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海平面上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此,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要尊重自然规律,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还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研究、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当前,科学水平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距离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预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预警信息传递仍然是广大农村、山区、海岛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必须进一步加强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研究,发展先进的天基、空基、海基和地基探测技术和地球系统预测预报模式系统,通过对地球系统各个圈层的实时监测,收集大气、海洋、陆面、冰雪、植被等演变的信息,提高和改进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能力。
在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昔日的锦绣河山,今日已经成为废墟,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地震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到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认识逃生技能来保卫自己的安全。以下是避灾自救口诀: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
  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万一断电力,欲速则不达。
  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震时开车太可怕,感觉有震快停下,赶紧就地来躲避,千万别在高桥下。
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
希望大家在学习认识这些防灾救灾的知识后,能够多一份安全感!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你的生存能力有多强?请根据你已有知识与技能,分析下列应急措施错误的是( )"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生物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n606ea1511cf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