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汉武帝时期汉军能够击败匈奴的主要原因是


A.匈奴分裂
B.国力强盛
C.其它各族的支持
D.匈奴衰落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03 次


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至征和四年(前89),汉王朝为抗御和打击匈奴而进行的一系列征战。

战争缘起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秦时,匈奴被逐过河水(黄河)以北,退却700余里。汉初,匈奴臻于鼎盛,不仅征服了北方几大部族,还复占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对汉王朝形成极大威胁。在无力反击的情况下,刘邦采取“和亲”之策,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并每年赠予一定数量的丝织品和谷物,汉匈关系由此而一度缓解,但矛盾并未消除。匈奴奴隶主在“和亲”的同时,仍经常袭扰汉朝边郡,掳掠汉朝人畜。文帝时,匈奴14万骑侵入渭水、泾水流域,兵锋距长安不及200里,汉朝为之震动。文、景二帝隐忍不发,励精图治,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养马业,为打击匈奴积蓄力量。至武帝即位,政治稳定,经济富庶,人口增殖,马匹繁衍,军事实力加强,已经具备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条件。建元三年(前138),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欲联络月氏部族共击匈奴。元光二年(前133),武帝从大臣王恢之议,派人诱说匈奴单于入塞,暗中布置30万大军于马邑(今山西朔州),拟一举围歼单于本部。因事机不密,单于中途退兵,伏击未果。汉匈关系破裂,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自此揭开帷幕。

前期反击元光六年至元狩四年(前119),武帝对匈奴发动了九次攻击,主要将领是卫青、霍去病。

元光六年春,匈奴入侵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武帝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治代县,今蔚县东北),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郡(治今呼和浩特西南),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各率万骑击匈奴于沿边关市。公孙敖部败,损失7000骑;公孙贺部无所得;李广部溃败;独卫青部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内),斩获700人。是役招致匈奴报复,当年秋,匈奴多路犯边,渔阳尤遭其害。武帝遣卫尉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屯渔阳郡(治今北京密云西南)。元朔元年(前128)秋,匈奴以2万骑侵汉,杀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太守,又入渔阳、雁门,前后掳掠数千人,并围攻韩安国军营。武帝针锋相对,遣车骑将军卫青率3万骑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郡击匈奴。卫青斩获数千人,李息无功而还。

为消灭匈奴主力,武帝从元朔二年起,在9年的时间内,连续发起四次河南漠南之战、两次河西之战、一次漠北之战,均取得重大胜利。

元朔二年,卫青、李息率军击溃匈奴楼烦、白羊王两部,收复河南地,斩获数千人,得牲畜百余万头。汉设朔方郡(治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五年,卫青等五将军击败匈奴右贤王部于漠南,俘获1.5万人,得牲畜数十万头。六年二月,大将军卫青率六将军、骑兵10余万击匈奴于漠南,斩杀数千人。同年四月,卫青等再击匈奴于漠南,斩杀万余人。元狩二年(前121)三月,骡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击匈奴于河西,斩获近9000人。同年夏,霍去病再击河西匈奴,斩杀3万余人。秋,匈奴浑邪王率4万余人降汉。其后,汉置武威(治姑臧,今甘肃武威)、酒泉(治禄福,今酒泉)二郡,并徒匈奴降者于北边五郡旧塞外,为五属国。三年,汉徙70余万口贫民充实关西及河南地。四年,汉以卫青、霍去病为将,率骑兵10万,分两路深入漠北击匈奴,共斩获9万余人。

经数次大战,匈奴被逐出漠南和河西,失去阴山和祁连山两大块蕃息之地,退居漠北荒原。

中期戍防漠北之战后,汉朝战马锐减,财政拮据,不能迅速重建骑兵集团。匈奴虽遭重创,仍保持一定实力。从元狩五年至天汉元年(前100),汉对匈奴主要采取戍防措施,辅以必要的威慑手段。

元狩五年三月,汉徙吏民于边郡。元鼎五年(前112)十月,武帝亲自巡视河南地,查看边郡哨所设施,检阅守边部队。六年,汉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郡(治鱳得,今甘肃张掖西北)、敦煌郡(治敦煌,今属甘肃),徙民实之。由令居(今永登西北)筑塞至酒泉,是为汉长城之始。在河南、河西地区设田官,以大批戍卒垦田。元封四年(前107)遣将屯朔方。太初三年(前102),在五原塞外筑城、障、亭,西北达于庐朐河(今克鲁伦河上游),屯军其旁。筑居延塞(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

这一时期,汉匈之间多为小规模接触。匈奴或配合西羌袭扰汉边郡,或以小股部队邀击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避免与汉军正面冲突。大的武装冲突发生在太初二年前后。元封六年,匈奴乌维单于死,子乌师庐单于立。次年,即太初元年,汉遣两使,分别往单于及右贤王处吊丧,欲离间其部族。此举激起单于怨恨。二年,汉遣浚稽将军赵破奴率2万骑出朔方接应欲降汉的匈奴左大都尉,事泄,单于杀左大都尉,调发8万骑兵击汉军。赵破奴被俘,全军覆没。三年,匈奴侵扰定襄、云中,杀掠数千人,沿途毁坏汉新筑城、障、亭。又入犯张掖、酒泉,杀汉都尉。为此,武帝发卒18万人戍守张掖、酒泉北部,防备匈奴,以保障征大宛之役。

后期远征天汉元年,匈奴借故扣留汉使苏武等,汉匈关系再次恶化。武帝乃以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将,发动对匈奴的三次大规模进攻。

二年夏,李广利率3万骑兵,击右贤王于天山(指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先胜后败。秋,骑都尉李陵攻匈奴,亦全军覆没。四年春,汉遣李广利率骑兵6万、步兵7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率万余人与李广利会合;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3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率骑兵万人、步兵3万人出雁门击匈奴,无战果。征和三年,汉遣李广利率7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3万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率4万骑出酒泉击匈奴。商丘成、马通无所获。李广利先胜后败,降匈奴。(见李广利攻匈奴之战)

这一时期较量的结果,汉击杀匈奴数万人,汉亦损折数万人。匈奴不仅屡挫汉朝军锋,而且实际控制西域。征和四年,匈奴狐鹿姑单于致书汉朝,提出媾和条件,武帝亦下诏宣布休兵养民,前后延续45年的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至此结束。

用兵得失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前期大胜利,后期大失败,其经验教训主要有四个方面:

国力的养成与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汉朝长期积储,府库充实,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经几次战争消耗,至河南漠南之战后,汉朝财政即已告乏。朝廷先后采取征收车船税、卖爵等项措施,维持长期战争。平均三年一次大出兵,不知节财爱民,国力使用达到极限,致武帝晚年面临统治危机。

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几次大战后,军马损失太多,延误作战行动。尽管采取种种措施整顿马政,收效仍然不大。后期作战,步骑参半,甚至步兵多于骑兵,是汉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将校的选拔与任用。武帝前期选用将校,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卫青、霍去病得以崭露头角,获得殊荣。后期用人,奖惩不明。李广利一败再败,说明武帝用将失误。

谋略的擘划与运用。前期用兵重庙算,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多路配合,连续进击;奇正相生,互为策应。始终以歼敌主力,夺取战略地域为主旨。中、后期,以迫使匈奴臣服为目的,连年远征,以劳伐逸,屡次被收缩地幅、集结兵力的匈奴击溃。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汉武帝时期汉军能够击败匈奴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p6072cdf4904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