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闯关东”是指明朝以后,人们不顾官府禁令到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改革开放以后,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次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影响“闯关东”和“雁南飞”的主要人口迁移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宗教因素

2.下列关于人口移动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人口移动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
C.人口移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洽及发展
D.人口移动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所属分类: 地理 (免费栏目) 浏览量: 92 次


一、闯关东
1、闯关东的含义
关东指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2、闯关东的规模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是时,义和团乱,帝国主义乘机瓜分中国,俄国获得了东北地区大量特权,而日本经过日俄战争,迫使俄国把特权转让给日本。
3、闯关东的概念
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二、闯关东的原因 

1、经济因素 

(1)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关内地区的生产力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同时由于地少人稠的黄河中下游灾害频发,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山东,大量农民处于极度贫困,生活得不到保障。而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又盛产人参、鹿茸、貂皮、黄金、珍珠等贵重物品,则对关内的农民产生极大吸引力。
(2)因此清初,关内人口向关外迁移的现象已出现。乾隆时期,关内人口不断膨胀,耕地与人口的矛盾不断尖锐,促使山东等地的汉族饥民成为闯关东的主流人群。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

2、政府政策因素 

(1)清初,满族统治者将山东“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触犯刑律的“流人”发配到“极边寒苦”的关东在资源丰富的关东,大量山东“流人”使处于饥寒交迫缺少土地的山东贫民对关东有了了解,产生了闯关东的想法。
特别满族统治者的恣意圈地、逼民投充、督捕逃人等措施,加剧对山东社会经济的破坏,更加强了山东贫民闯关东的倾向。 
(2)1644至1667年,清政府《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在这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
1861至1911年,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正式开禁放垦。清政府解除东北禁封令,掀起山东贫民闯关东的高潮。 

3、地理位置因素 

关东与山东仅隔海相望,山东人闯关东有两条路:
(1)一条浮海,从胶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铁山岛,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之间的海上交流就非常频繁,胶东一带的农民闯关东大多是浮海北上。
(2)一条陆行,从山东陆路到关东,需环绕渤海经过山海关,再借道“辽西走廊”,鲁西、鲁南、鲁北的难民大多走此道。清末民初,随着“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天津至山东峄县段、“京奉铁路”等路段的开通,从山东可以直接乘火车到沈阳,更为山东人民闯关东提供方便。

闯关东是指明朝以后人们不顾官府禁令到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谋生的...

扩展资料:
1、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2、西口的意思
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
3、后西口
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我们要尊重史实,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后人的负责。
参考资料:闯关东搜狗百科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闯关东”是指明朝以后,人们不顾官府禁令到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改革开放以后,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次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材料完成1-2题"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地理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p607a3a35694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