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1907年,浙江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巡抚声名狼藉,调离浙江,后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 巡抚徇私枉法不得人心
B. 清末民权意识在逐渐觉醒
C. 辛亥革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 革命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95 次


根据题干“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反映了社会舆论对清政府捕杀革命志士秋瑾的强烈不满的态度,认为清王朝没有按照法律处理,侵犯了人权,体现了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B项正确。巡抚张曾敭是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不能说是徇私,排除A。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题干强调清末民权意识在逐渐觉醒,与革命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1907年,浙江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巡抚声名狼藉,调离浙江,后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p60a23305a8437.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