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含的含义不包括


A.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
B.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
C.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D.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85 次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现在的人口只有520人,面积1.88平方公里。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解放后,当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发扬,大寨经验得到推广。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化大革命或文革,是开始于196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的一次重大政治运动。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始终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始终存在着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从而发展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学说。作为对这一理论的实践,毛泽东发动的文革开始了。从普通百姓到国家主席刘少奇都受到了强烈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在1969年被非正式宣布结束,但是绝大多数史学家将1976年毛泽东的去世和四人帮的被捕看作是文革的终结。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含的含义不包括"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q6072f0d1d0c20.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