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中国的文学有着千年传统,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学的书写方式和表达习惯,不断涌动的现实生活又给文学提供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告诉我们


①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断发展
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创新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所属分类: 政治 (免费栏目) 浏览量: 82 次


文学的体裁并非单一存在,而是并存的。从《诗经》开始让我们读到古代最早记录成文的诗歌。《楚辞》开启了文学体裁的新篇章。再到后来百家争鸣,使古散文达到了成熟阶段。因为诗经是四诗言,到了南北朝的时候五言诗开始流行逐渐代替四言诗,从梁至隋代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到了唐朝七言诗和律诗达到顶峰。一代有一代之文体,到了宋朝小词开始流行。元代曲,明清小说。在古代文盲率是比较高的,原因有二,一是繁体字不易书写,二是文言文不易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这一切,直至晚清才发生了逆转。其时外强凌辱,国运多舛,国人首先在文化自信心上产生了动摇,这是一个前提的条件,也是汉文化日后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种心态,使得国人破天荒地把传统推上了被告席,历数其罪过,而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必然要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于是黄遵宪要“我手写我口”,裘廷梁则声称“崇白话而废文言”,可以说是开了白话文运动的先河。对于这样的情形,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本来每个时代对历史的反思都是一种正常反应,也是传统文化发展进步所必需要走的一步。但把国家衰败的责任推卸在传统身上,却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历史态度,然后再把这一罪过连坐到文言文,就更是荒唐之举了。可是由于面临着可能出现的亡国险境,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让国人最难接受的行为,任何冷静的思考都会被斥为反动思想不得彰显,而代表爱国的激进主义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

于是到了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被推到极至。当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虽然是从改良文学的角度入物,其主旨却是倡导白话文,并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他后来还专门写了一部《白话文学史》,就是来论证这个观点的。陈独秀也于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用"三大主义"来呼应胡适的"八条主张"。这一前一后,可以说是真正拉开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文体革命的帷幕,中国大地从此便没有了一个安静的时刻。 1918年《新青年》内所有文章改用白话文,《新潮》、《星期评论》等各类白话杂志也紧随其后,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版,白话文蔚然成风。1920年9月,教育部令国民学校一二年的国文,从本年秋季起,一律改用国语。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官方认可的合法地位。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中国的文学有着千年传统,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学的书写方式和表达习惯,不断涌动的现实生活又给文学提供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告诉我们"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政治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q60938a8d52725.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