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邓小平南方讲话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34 次


       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五种经济成份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其中虽然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里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建国以后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渡的阶段。新民主主义就其整个情况而言,不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割裂开来。此外,承认这一阶段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我们把新中国成立以后称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不矛盾。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说这个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有五种经济成分存在而言。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当年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此,中国人民自然迫切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简单说来就是建立两大方面的基础: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中央集权为主的财政体制;计划流通为主的商业流通体制;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体制和等级工资体制等。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计划经济以国家指令性计划为主,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计委构成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机构。从1953年起,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地下达生产计划的指令,实行计划分配制度,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通用物资由国家计委统配,专用物资由主管部门平衡分配。
       这种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这种体制,对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顺利进行,促进“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对于保证市场稳定,改善人民生活,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国家管的过多,统得过死,条块分割的弊病,影响和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更不能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长时期的商品短缺。所以,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就成为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br>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邓小平南方讲话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r6072f0d2090ec.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