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方式。


A、唯一
B、主要
C、基本
D、根本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48 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党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借鉴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正确的判断,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一个新的体系将建立起来——— 法治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客观要求上层建筑领域进行适应经济发展的变革。继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着力点之一。中国虽然以东方文明古国著称,但是封建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人治的观念在治政的过程中总是挥之不去,民众的法治观念也比较淡薄,致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几经波折。这就意味着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将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意味着中国三十年就走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立法过程——— 法治建设的重点也从“有法可依”转向如何真正落实“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法治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从形成“法律体系”向形成“法治体系”转变。
   所谓“法治体系”就是包括民主、人权、宪政等价值评价标准在内的制度运行过程。“法治体系”排在第一位的是执政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体系”的追求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建设法治国家已经进入攻坚时期,法律的实施特别是法律准确、有效、全面的实施就成为法治建设的主要矛盾。这是各级政府所面临的长期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各级政府领导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就是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总体目标。就是从政府的决策到执行和监督都必须体现法治精神,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依法治事,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国务院于2004年3月发布的 《全国推进依法行政政实施纲要》对依法行政提出了六条基本要求。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否则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时必须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和适当。程序正当:构成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等要符合法律及其精神,也就是说既合法又合理。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方便。诚实守信: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有机组成的国民信用体系,行政机关率先垂范。权责统一: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约束、行政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s5fd85f8eb9c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