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厘金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 由 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是清廷镇压革命的需要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78 次


厘金制度出现之初,不但可以代替当时因太平天国起义而处于瘫痪状态的国内常关的职能,而且还使厘金局卡有随战区的变化“因地制宜”设置的灵活性,因而增加了清政府的税收。但由于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是外商,所以这一制度阻碍着土货市场上的流通,有利于外国洋货的倾销,从而加强了洋货对土货的竞争能力。是清廷镇压革命的需要,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是强化抑商政策的手段,由此可以判断出ABD说法正确。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厘金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 由 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t6072d7f52944b.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