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在比利时蒙斯市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被传说中的保护神圣·米歇尔杀掉,人们特意举办打龙节庆祝并感谢保护神──圣·米歇尔。可见


①文化有国别、地域的差异
②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无法沟通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中国人和比利时人不能一起交流龙的话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所属分类: 政治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37 次


龙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象征

龙做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崇高地位是在几千年历史文化中逐渐形成的,是不可替代的。其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层面:

1, 因为生物的龙本身比较神奇(我认为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日后详论),所以在原始宗教中受到崇拜。龙体形巨大,而且长着犄角,满身鱼鳞,形貌,习性很奇特;而且很聪明,从虞舜的时代开始就难以被人类看到和生擒(注1);很非凡,充满神秘色彩。所以在原始宗教中受到崇拜。

2, 在原始宗教中,龙被看成通天神兽,天神的象征。原始宗教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

根据这种观念,动物可以与人沟通,被看成沟通人与神灵世界的使者。于是龙也被看成通天神兽,可以载人或人的灵魂升空,进而成为东方七宿的名字和神(注2),有了天神的象征意义。

3, 某些原始氏族把关于祖先的传说与龙联系起来,把龙做为自己氏族的图腾,于是龙

也包含着祖先崇拜的意义。比如炎帝族(古籍记载炎帝母亲名女登,有感神龙于华阳的常羊,生炎帝于列山石室。所以炎帝族以龙为图腾)。

4, 龙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和祥瑞灵兽。

原始宗教以巫术的形式存在着,其目的是很现实的,为了驱灾、治病、氏族冲突的

胜利,生产活动的成功。因为龙生性亲水,其出现总是伴随着大水,雷雨。于是龙成了祈雨的灵物。而华夏民族自古是农业民族,司雨的龙便在原始巫术中占据首要地位。比如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其乍龙于凡田”,“乍”通“作”。裘锡圭先生认为:“作龙是作求雨的土龙,目的是为凡田求雨。”《淮南子.地形训》也说:“土龙致雨”,高诱注:“汤遭旱,作土龙以像龙,云从龙,故致雨也”。社会发展进入文明时代,有了民族国家。根据宗教学的理论,原始宗教便也随之进入民族宗教、国家宗教阶段,民族保护神的概念诞生。

能行云布雨的龙的出现意味着丰收、吉祥,渐渐成为我们农业民族的保护神。此后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龙王的概念与本民族的龙崇拜相结合,龙王爷的概念诞生。其实质还是农业民族的保护神。

5, 古人认为君王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天,而龙是天神的象征,也就象征权力合法性的

来源,由此从汉高祖起,便有了“真龙天子”的理念。于是龙图案在皇室专有的基础上又成为皇室和皇权的象征。因为龙还带有祖先神和民族保护神的含义,于是集天神、民族保护神、祖先神、皇权于一身,地位至高无上。

到了清末咸丰年间,大清帝国派往欧洲的第一个使团以龙旗为国旗,于是龙图案有了民族国家图徽的象征意义。

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至高无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就是这样来的。

注释:

1,《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秋,龙见于绛郊”。 秋,指昭公二十九年的秋天,“绛”是晋国的绛都,在今天山西侯马市。有龙出现在绛都的郊外,于是引出了晋国的太史蔡墨和魏献子的一段对话。博学的蔡墨告诉魏献子,帝舜的时代曾经养过龙,为他养龙的人叫董父,舜赐给他豢龙氏的称号;到了夏代,皇帝孔甲在黄河和汉水各得到一对龙,两雄两雌,但是豢龙氏找不到了。有个叫刘累的当初向豢龙氏学过养龙,于是为孔甲养龙。孔甲帝很高兴,赐他御龙氏的称号。后来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做成肉羹给他吃。孔甲觉得鲜美无比,还想要。刘累害怕就逃跑到了鲁县,也就是现在河南的鲁山县。刘累是中国刘姓的始祖,考古队在鲁山已找到刘累故居和刘累墓。以著述严谨著称的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也引用了刘累为孔甲养龙的一段故事,做为史实。郦道元在《水经注》里也提到此事。
2,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一个属于仰韶文化的墓地,其中的一个墓穴出土了一对由蚌壳摆塑的龙虎,样子都很写实。尸骨脚下有一个北斗,显然表示东宫苍龙、西宫白虎;附近还有人骑龙升空的图案。它不但表示当时人们观念中龙的样子,而且已经用它表示星象——二十八星宿里面的东方七宿。 而碳14测定距今6460来年。也就是说,在6400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有了龙的概念,就有了左苍龙、右白虎的概念。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在比利时蒙斯市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被传说中的保护神圣·米歇尔杀掉,人们特意举办打龙节庆祝并感谢保护神──圣·米歇尔。可见"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政治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u609366785ea2e.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