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关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中亚地区,北临黑海
B.地处伊朗高原和德干高原之间
C.地处西亚地区,南临波斯湾
D.地处阿拉伯高原和伊朗高原之间

所属分类: 地理 (免费栏目) 浏览量: 96 次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大麦,玉米农业区


美索不达米亚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中东两河流域,是一片位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冲积平原,现今的伊拉克境内,那里是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所在,有高度发达的文明。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上帝以七天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板)。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该书以一个老农民的口气告诉儿子,应该如何务农及要注意的各种事情。
  大约在5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就开始制作陶器,用于日常生活。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黏土。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黏土掺上切碎的麦秸制作的土砖。当年那里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泥砖修建的。
  苏美尔人几乎和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在泥板文书上,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风气。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等等。而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神话中,神也是用了6天创造世界,第7天休息;人的祖先因受了诱惑而犯罪等,这些和圣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美索不达米亚绝大部分在伊拉克境内和叙利亚东北部。东起伊朗高原西缘,南抵波斯湾,西达叙利亚沙漠,北至亚美尼亚山区。地势低平,平均海拔200米以下,从北向南倾斜,巴格达以北为上美索不达米亚也叫亚述,地势略高,丘陵起伏。以南称下美索不达米亚也叫巴比伦尼亚,地低多湖沼。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南部汇合成为阿拉伯河,形成三角洲。两河流域的平原从西北伸向东南,形似新月,有“肥沃新月”之称。古时这一地区农业发达,依灌溉之便利,河渠纵横,土地肥沃。区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气候,其余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从北部的500毫米,到南部降为不足100毫米。地处地中海与波斯湾之间,又是小亚细亚、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的中心地区,是西亚交通要地和各民族交汇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原是波斯湾一部分。由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冲积而成。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势起伏,南部多沼泽。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气候干燥。产椰枣,大麦,玉米等。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关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地理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v607a38dcc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