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德国宗教改革的最大作用是


A.摆脱了罗马教廷宗教束缚
B.德国教徒能够阅读到德文圣经
C.完成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D.建立服务资产阶级的廉俭教会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72 次


改教运动在十六世纪的欧洲造成了很大的震荡,不但改变了欧洲宗教生活的面貌,更在经济、政治、教育各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转化作用。首先从思想的角度看,改教运动代表着一个宇宙人
生观的转变,从中古的宇宙人生观转化为现代的宇宙人生观,因此,史学家大都以改教运动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以它为现代史的开端。其实,欧洲科技的突飞猛进,显然与改教运动有很大的关系。改教运动将整个欧洲的思想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框架中解放出来。中古以来,神学完全被困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之内,圣经的道理被化成一套玄学思想,对于宇宙的解释,价值的取向,完全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依归,几百年来,欧洲人的思想被困于这框架之内,加上教会用她的势力去确立,这思想的枷锁便牢不可破。从这角度看,路德向中古神学体系宣战,根本便是一种思想的革命,路德的改教运动最深远的意义也在于此。路德公然对亚里士多德的体系提出怀疑,这便成为一种思想解放的号召,在哲学、科学方面,心中存疑已久的人便敢于将疑问拿出来,一种重新思想宇宙人生的空气便开始扩散。没有这种思想空气,克卜勒(Johann Kepler,1571—1630.A.D.)的新天文学理论便根本很难孕育出来,没有克卜勒所建立的基础,加利略(Ga-
lileo Galilei,1564—1642.A.D.)所倡导的宇宙观也很难建立起来。我们不要忘记,克卜勒的新思想是在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德国出现的。
除了对传统思想的疑问,路德的改教运动更标示每一个人都应该凭他的良心去体认真理并坚持真理,而不应受传统的势力所左右。这种自由思想的种子,日后开出了民主自由的花朵,也促进了欧洲在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政治方面,改教运动为民主政制奠下了重要的基础。首先是每一个人在神的面前都是祭司的观念的出现,既然每一个人都是祭司,每一个人都有权侍立于神的面前听命于他,每一个人都有同等责任去服事他的弟兄。在神面前,平民、平信徒原来与王孙公子,与圣职人员完全是同等,那么中古的层级制度便开始不攻自破了,改教派的教会以这种人人平等的观念去治理教会。例如长老会的长老,权力虽然根大,但他们也是平信徒选出来的。其他的如浸信会、公理会等会友的权力更大。当他们习惯了以民主的方式治理教会,也同时感觉这是有效的治理方式,便自然想到用同样的方式去治理国家。美国以民主政制立国,可说完全是以治理教会的模式为蓝本。在欧洲方面,这种民主的思想透过教会体制孕育生长,到美国的民主政制成形时,便产生很大的转化作用,假若没有改教运动,西方的民主政治不知要再等多久才被建立起来。
在经济方面,假若我们环视一下欧洲的经济发展,便会发现一个充满启发性的现象,就是几乎所有改教派的国家都比天主教的国家进步不知多少倍。只要你将改教派的荷兰和天主教的西班牙比较一下,将英国和意大利比较一下,将改教派影响下的德国、端士与天主教影响下的德国、瑞士比较一下,将固守天主教的南美国家与美国比较,便发现他们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改教派传统下的国家似乎充满了活力,创新、富裕,而天主教传统下的国家,除了法国外,却似乎是落后、贫瘠。我们要知道在固守天主教的国家中,只有法国是不受天主教会势力的干预的。这现象给我们一种提示,就是教会势力干预越少,信徒可以比较自由发展的国家,其经济活力便越大,除此以外,改教派将宗教及人生其他的责任交回与平信徒,他们强调人与神立约,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将这约表达出来。人每天的活动,包括工作、享用工作的成果,都是一种敬拜神的表达。于是工作便有了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发挥自己的创作也有一种神圣的意味。改教派的人明白,原来工作、创作、享受都是荣耀神的活动。这便带来很大的工作热忱和创作活力,经济便自然突飞猛进了。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是与改教派的伦理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分析固然不无道理,但我们必须要清楚一点,就是十七世纪成形及兴起的资本主义,是极度温和及满有责任感的资本主义,并不是只顾剥削、不理别人死活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当时的资本主义满有道德责任感,原因乃在于改教派强调人之间立约的观念。每一个人都是看守他弟兄的,因此在勤奋工作,积聚资本中,他们都谨记,这一切都是为荣耀神,而他们是神的管家照管财富,在立约观念的薰陶下,他们很注重对别人的道德责任,于是资本家剥削他人以自肥的倾向便大大受到抑制,到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出现,人否定了神,否定了人与神的立约,否定了圣经中伦理责任的要求,人以自己为绝对,便形成了一种只顾自己不理他人的心态。这种心态蔓延,便决定了日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路向及形态。我们可以说,造成资本主义剥削及帝国主义的侵略,其中主要因素是西方文化转向世俗化,否定了传统的基督教信仰,绝对地高举人的自治、自主,对人有过份天真的乐观,而忘记人本有的罪性。
在另一方面,改教运动也改变了欧洲教育的理念及日后发展的方向。首先,改教家认为每个信徒都应该能够看得懂神的话话,正因如此,教育必须普及,从此时开始,受教育成为一种每一个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改教家也切实地推行教育普及化。路德发动改教不到五年,便委派墨兰顿全面地建立一个新的教育制度。教育不再是贵族或神职人员的专利。从这时起德国的教育事业再不是由教会一手包办,而是由国家承担,但却是根据基督教的理想施行全人教育,结合学术道德及灵性的操练。
改教运动另一个重要影响乃在家庭生活方面。过往,教会将神职人员与平信徒绝对地分开来,强调神职人员圣洁的身份,而他们圣洁的一个标记便是守独身,由此便产生一个观念,就是婚
姻生活与家庭生活是属世的,是成圣的缠累。家庭生活便不自觉地受到贬抑。改教运动以后,家庭生活成为整全生命很重要的一环,不单是神所喜悦的,也是神的命令。自此以后,家庭成了信徒敬拜的地方,也成了培育敬虔后代的所在。在很多家庭中,晚祷、家人聚一起读神的话语,成了家庭生活重要的一环。
不单家庭生活被看为圣洁,就是信徒的职业也分别为圣。改教家认为职业没有圣俗之分,只是不同的呼召而已。以前,人以为只有圣职人员才是被召的职份,普通的职业与神的呼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然而,马丁路德却改变了这种看法。他认为信徒无论投身什么职业,我们必须寻求神的旨意,看是否神呼召他,要他在那岗位上完成他的使命。这样一来,欧洲不再看职业为糊口的工作,而视之为完成神使命的生命表现,这种职业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极为重要。
在宗教方面,圣经的权威被确定,讲解神的道成为牧者主要的责任,这两点乃是日后改教派教会的重要标记,现时的福音派承袭且极力保持这分重要的遗产,以此为不能妥协的信仰基础。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最大作用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w6072f334c2bf1.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