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意思是


A.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国土范围
C.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10 次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全长6700多公里。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到北贯穿埃及,流入地中海。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与这条河流有密切的关系。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泛滥期间洪水为害,往往给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但它又给埃及人带来很大的好处,为农业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再好不过的条件。每年6、7月间,尼罗河上游猛降暴雨,山洪迸发,急速的洪水奔泻而下,淹没埃及境内中下游河谷的广大地区。9、10月达到高潮。到10月底,雨季过去,河水退落。一年一度的泛滥,使久旱的农田得到充分灌溉,河水把上游的泥土和植物残骸夹带下来,等洪水消退后,留下一层肥沃的淤泥,等于给农田普遍地施了一次肥。古埃及气候炎热干燥,雨量稀少。那时的工具、技术又相当简陋,但凭借尼罗河的赠赐,古埃及人仍然能获得好的收成。难怪古埃及人把尼罗河视若神灵,为它编制神话、颂诗,并且经常奉献祭礼。他们根据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把一年分成三季,7、8、9、10月为泛滥季,11、12、1、2月为耕种季,3、4、5、6月为收获季。

不过,尼罗河给埃及造福的同时,也给埃及带来灾害。要想使尼罗河的水患变为水利,就必须和洪水作斗争,所以兴修水利成了古埃及人一件首要的和经常的事务。

河流孕育生命。早在几十万年以前,埃及境内就出现了人类的踪迹。大约在一万年前,尼罗河周围地区的气候转为干旱,雨量减少,茂盛的植物由稀疏渐渐消失,出现了浩瀚无垠的沙漠。于是,周围许多居民陆续迁到尼罗河两岸定居下来。

最初移居到尼罗河谷地的是一些东北非洲土著人,其中主要是黑人。后来,有一支来自亚洲的哈姆人来到尼罗河谷地,征服了那些土著的非洲人。接着,西亚的塞姆人一批批进入埃及。经过长期的融合,土著人、哈姆人和塞姆人就同化为一个新的部族,称为古埃及人。“埃及”这一名称,来自希腊文。古埃及人称他们的国土为“克麦特”,意为黑土,有别于未经河流灌溉的“红土”,即沙漠。从流传下来的图画和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古埃及人体格较壮,肤色黝黑。头发黑而有光泽,与现代埃及人不同。

以尼罗河谷地为依托的古埃及人经历了漫长的氏族公社阶段,并创造了尼罗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他们的农业、畜牧业已相当发达,生产工具除石铲、石锄、石刀外,还有用未经冶炼的天然铜制造的铜刀、铜锥等。在手工业方面,古埃及人能够烧制出一种质地良好的薄壁陶以及各具特色的黑顶陶。织布、缝衣、编篮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开罗北面的利姆德遗址中,发现了当时人们居住的房屋,这些房屋呈椭圆形,用芦苇或土坯作建筑材料。遗址中的村落占地面积相当大,分几个区域。每个区域由13所房屋组成,长约100米。每所房屋又分成若干个小房间,建筑样式和规格完全相同。每所房屋由一个母系家庭居住,三个母系大家庭构成一个氏族。

在氏族公社的后期,古埃及人发明了冶金术,不再使用天然铜而是用经过冶炼的铜来制造刀、钻、斧等。使用金属工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水平。这时,氏族的居住地开始建筑城堡,城市的雏形已经出现。城堡用小砖建成。已发现的这个时期的墓葬,已呈现出贫富分化的迹象。在一些反映氏族生活的壁(岩)画上,已经出现了战俘和奴隶的形象。这些情况表明,氏族制度已经终结,古埃及已经步入文明的门槛。

从公元前3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开始,到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占领埃及,这3000多年的历史,古埃及人曾把它分为31个王朝。后人觉得太烦琐,就把它简化为早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埃及几个时代。新王国之后,埃及逐渐衰落,先后遭到利比亚人、亚述人的入侵。公元前7世纪中叶,埃及驱逐亚述占领者,重新获得独立。随后,又被波斯帝国、希腊·马其顿征服。公元前30年并入罗马,成为它的一个行省。

尼罗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的儿女们创造的文字、文学、历法、建筑艺术和科学知识,对周围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洲西部和欧洲有过较大的影响,在世界文明的长廊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画卷。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意思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y6072d60fac753.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