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包括
①专卖制度 ②加征商税 ③歧视商人 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08 次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3、目的

①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②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③还可以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

4、原因

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5、表现

(1)重农:奖励农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2)抑商①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②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6、特点: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禁止对外贸易。

7、后果

(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2)消极影响(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

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1.原因: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是不同的;最高执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偏差;一般说来,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地方才有优先的发展机会。

2.概况

①秦统一后,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六国故地实行了不同政策,使关东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受了破坏。而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西汉时,关中地方享有特殊地位。

③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地区转移之后,扬州、益州等地成为了中央财政的主要支撑,也承受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压力。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此外,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从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关中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关中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关中平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关外,就是山海关以东的整个东北三省。在黄河没有治理好的是侯,黄河发大水淹没的地区的人们(主要是山东,河南两省黄泛区的)无法生存,就跑到关外,也就是东北去生存,叫闯关东。

关东与关西

关东、关西主要是指以关原为界限,以东称为关东,以西就是关西了。

关原是由北面伊吹山,西面笹尾山、天满山,西南方向的松尾山,东南方向的南宫山所围成的东西四公里、南北两公里的盆地。是连接西北方向的北陆道、东南方向的伊势的要道,是野战的绝好场地。

其实关原是广义的,可以说沿伊吹山地、关原、铃鹿山地,上野盆地、笠置山地一直到纪伊山地一线划分的。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

3.经济重心的南移(补)

过程:①商周:经济中心在河南、陕西一带;②秦汉: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③三国:南方经济开始发展;④东晋南朝: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开始赶上北方;⑤唐朝: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为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⑥五代十国:江南得到更大规模的开发,南方开始逐渐超过北方;⑦南宋: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不断壮大发展。

原因:①北方多战乱,对经济破坏严重。南方政局相对稳定;②

南方统治者为保境安民,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③中原人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④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④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⑤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特点:①经济重心转移最突出的几个时期,都发生在封建国家分裂,出现封建割据或北方战乱不休的时候;②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也是人口大规模迁移的过程;③经济重心的转移过程也是从内陆逐步走向海洋的过程,为宋元时期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创造了物质条件。

启示: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②经济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好的政策作保障;③重视吸收外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引进外来人才,是落后国家和地区赶超先进地区的关键;④黄河流域开发较早,最后却失去了领先地位,生态环境恶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开发与环保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⑤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有利于缩小各地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包括<br>①专卖制度 ②加征商税 ③歧视商人 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y6072f088566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