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口粮不够吃。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我国建立现代农业最好的组织形式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所属分类: 历史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34 次


此题为材料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及所给选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的有效信息是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情况。A、C、错误,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并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不是我国建立现代农业最好的组织形式,只是同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D过分夸大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错误的。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口粮不够吃。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这从根本上说明了"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历史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y6072f2b072450.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