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    。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国老百姓交流,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_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______。“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岁小孩就能吟诵;他的律诗    ,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顿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 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汲取营养,从文学到人生再到家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争议   仍然   心照不宣   浑然一体
B.热议   仍然   心领神会   浑然天成
C.热议   总是   心照不宣   浑然一体
D.争议   总是   心领神会   浑然天成
【2】在选文中括号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但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已之欢
B.他尽管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C.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但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D.他尽管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
A.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春望》《登高》《蜀相》。
B.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戏剧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C.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D.沉郁顿挫,一般用来形容杜甫的诗歌风格。所谓诗歌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一般认为,李白的诗歌,雄奇奔放、俊逸清新;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典丽精工。

所属分类: 文学 (免费栏目) 浏览量: 96 次


【1】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辨析能力。作答时,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①争议:指尚有争论,未达成一致结论。热议:指对某事强烈关注、热烈讨论。从文段中看,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并未引发争论,而是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故第一空选用“热议”。②仍然:往往表示在变化的前提下,情况依然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总是:永远地,无例外地。文段中“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强调外界环境变化,而“寻旅者却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强调一种持续不变,故第二空选用“仍然”。③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心中应该是马上能够领会到杜甫是谁,而不是不公开说出来,所以第三空选用“心领神会”。④浑然一体:融和成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文段中强调杜甫的律诗结构严密自然,故第四空选用“浑然天成”。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从语意轻重程度看,“九死一生”比“颠沛流离”程度严重,所以“九死一生”应放到“颠沛流离”后面,表示语意递进,故排除BD。“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已之欢”中“他的身上”不能作“没有拘于一已之欢”的主语,这样就排除A。故选C。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B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应包括《麦克白》。故选B。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br>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u>&nbsp;&nbsp;&nbsp;&nbsp;</u>。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国老百姓交流,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_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br>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______。“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岁小孩就能吟诵;他的律诗<u>&nbsp;&nbsp;&nbsp;&nbsp;</u>,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顿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 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汲取营养,从文学到人生再到家国。"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文学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e60ab4e49e7f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