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古诗两首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
徐孚远
海山春色等闲来,朵朵还如人面开。
千载避秦真此地,问君何必武陵回。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元初人。一二七六年率兵抗元,无缘而败。南宋灭亡后,隐居于福建,元朝曾数度征聘,始终坚持不应。一二八九年,遭福建省参政强制送往京师,乃绝世五日而死。②徐孚远,明末清初人,明朝灭亡后,曾参与抗清之举,一六六一年随郑成功入台,不久徙居厦门。一六六三年,消兵攻陷厦门,徐孚远拟携眷返家乡江苏未果,滞留广东,一六六五年病故。


【1】关于谢、徐二人中的“桃花源”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枋得希望所居的“桃花源”不受外界打扰。
B. 徐孚远认为“桃花源”之地不适合安居久留。
C. 二人都因倾慕陶渊明而四处寻访“桃花源”。
D. 二人都认为已找到陶渊明的“桃花源”遗址。
【2】若谢诗作于福建,徐诗作于台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诗“问君何必武陵回”的“武陵”,是暗指台湾。
B. 谢诗“怕有渔郎来问津”的“渔郎”,是暗示作者自己。
C. 二诗运用“避秦”典故时,都将原本避乱之地引申为不受异族统治之地。
D. 二诗的“花飞莫遣随流水”、“朵朵还如人面开”,都流露避世而居的喜悦。

所属分类: 文学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08 次


【1】B“千载避秦真此地,问君何必武陵回”中的“何必武陵回”并不意味着“‘桃花源’之地不适合安居久留”。C《庆全庵桃花》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面前事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幻想世界(虚)奇妙地联合了起来。作者写的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所以选项“因倾慕陶渊明而四处寻访‘桃花源’”错。D诗是从桃花联想到桃花源。所以“二人都认为已找到陶渊明的‘桃花源’遗址”错。
【2】A“问君何必武陵回”的“武陵”并不指台湾。应暗指家乡江苏。B“怕有渔郎来问津”的“渔郎”,并不暗示作者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恐怕渔郎看见了也会到这里来”。D“花飞莫遣随流水”:花儿凋谢,花瓣千万不要跟着随流而去。这句诗虽然读来觉得平易自然,实际上隐含着诗人无数的伤心血泪在内;他的避居,完全是不得已,他何尝不是天天在祈祷有人起来推翻元蒙统治,恢复宋朝河山呢?所以选项“都流露避世而居的喜悦”错。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古诗两首<br>庆全庵桃花<br>谢枋得<sup>①</sup><br>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br>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br>桃花<br>徐孚远<sup>②</sup><br>海山春色等闲来,朵朵还如人面开。<br>千载避秦真此地,问君何必武陵回。<br>(注释)①谢枋得,宋末元初人。一二七六年率兵抗元,无缘而败。南宋灭亡后,隐居于福建,元朝曾数度征聘,始终坚持不应。一二八九年,遭福建省参政强制送往京师,乃绝世五日而死。②徐孚远,明末清初人,明朝灭亡后,曾参与抗清之举,一六六一年随郑成功入台,不久徙居厦门。一六六三年,消兵攻陷厦门,徐孚远拟携眷返家乡江苏未果,滞留广东,一六六五年病故。"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文学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i60ab4e7cb41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