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夜思南郑军中
陆游
五丈原头习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注)①此诗作于开禧元年,诗人已八十多岁高龄,致仕家居。当时朝中大将韩侂胄正积极准备北伐。南郑:陕西汉中。②五丈原: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侧,三国时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曾屯兵于此。③亚夫营:即细柳营,在长安不远处,汉将周亚夫曾驻兵细柳,军令整肃,汉文帝称之为“真将军”④西平:即唐将军李晟,曾因征服朱讹叛乱,收复长安,被封为西平郡王。⑤陈编:古籍。


A.首联用“秋风”点“秋夜”,用“五丈原”“亚夫营”点“南郑军中”,诗人想象陕西屯兵的情况,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和愿望。
B.颔联作者由昔时回到现实。昔时在南郑军中就立功机会渺茫,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闲云” 二字在悠闲之中所寄托的反而是不尽的自伤。
C.颈联中作者流露出急切盼望的心情,不甘心只作即将开始的北伐的旁观者,用西平郡王的典故,表达自己想继西平王之后,出师北伐为国效力的愿望。
D.“思”是贯穿全诗的灵魂,尾联以年老反衬南郑生活可思不可得,流露悲凉之意。“不奈”二字,更表现诗人壮心难耐。

所属分类: 文学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08 次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C项,“表达自己想继西平王之后,出师北伐为国效力的愿望”错误。颈联的意思是“在这北伐的大事上宋朝人人总不能作壁上观。不知今日朝廷有谁能像唐将西平王李晟平服朱泚叛乱一样,收复所失国土”。 结合尾联“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可知,此时八十高龄的诗人自知已经眼睛昏花、体力不支,所以他并不是“表达自己想继西平王之后,出师北伐为国效力的愿望”,而是希望朝廷中有像唐将西平王那样的将领。故选C。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r>秋夜思南郑军中<sup>①</sup><br>陆游<br>五丈原<sup>②</sup>头习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sup>③</sup>。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br>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sup>④</sup>?眼昏不奈陈编<sup>⑤</sup>得,挑尽残灯不肯明。<br>(注)①此诗作于开禧元年,诗人已八十多岁高龄,致仕家居。当时朝中大将韩侂胄正积极准备北伐。南郑:陕西汉中。②五丈原: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侧,三国时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曾屯兵于此。③亚夫营:即细柳营,在长安不远处,汉将周亚夫曾驻兵细柳,军令整肃,汉文帝称之为“真将军”④西平:即唐将军李晟,曾因征服朱讹叛乱,收复长安,被封为西平郡王。⑤陈编:古籍。"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文学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l60ab4e7bade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