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宏观调控的任务之一是


A.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B.防止经济增长由过热转为偏快
C.防止物价出现内生性上涨
D.防止物价出现要素性上涨

所属分类: 政治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72 次


2007年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

1、宏观经济由“高增长,低通胀”向“高增长,高通胀”转变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且增速不断加快,一季度GDP增速为11.1%,比上年加快了0.9个百分点;三季度GDP增速为11.5%,比上年加快了0.8个百分点,全年GDP增速为11.4%,比上年加快了0.3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本形成率在连年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5.9%,1—11月增速高达26.8%,全年增速为25.8%,比上年加快了1.5个百分点。在物价变动方面,2007年的显著特征是通胀率逐渐走高,上半年CPI升幅为4.4%,超过了年初设定的目标。1—11月CPI涨幅升至6.9%,全年升幅为4.8%,创10年来的新高。“高增长,高通胀”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2、总需求全面超过总供给迹象不明显

从CPI结构变化看,本轮CPI的上升与以往经济过热期有显著不同,以往经济过热期间,不仅粮食、肉禽蛋价格上升快,其他消费品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而2007年除了肉、蛋类价格明显上升外,其他消费品价格上升幅度不是很大。2007年1—10月,肉禽及其他制品价格上涨了30%,蛋价格上涨了25%,粮食价格上涨了6.4%,而CPI仅上涨了4.4%。从其他物价指数变化看,与以往经济过热时期比,2007年除CPI上升幅度较大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原材料、燃料、电力购进价格指数(EPI)上升幅度并不是很大,前11个月,其指数分别上升了2.9%和4.1%。由此推断,本轮通胀不是全面性的,因为总需求全面地、严重超过总供给的迹象还不明显。

3、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外需比重继续上升

从3大需求增长的变化看,2007年净出口增长依然强劲,外需比重继续上升,内需比重继续下降。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若考虑物价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约11.3%,2006年同期增长约12.1%。从实际需求看,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实际是减速的。2007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6.8%,与上年持平,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4.8%,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如果考虑价格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为略有增长。2007年1—11月,贸易差额为23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1%,根据这一数据估计,全年净出口增速大约为43%,如果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应该更高一些,估计为49.7%。根据上述3大需求增长的情况看,2007年外需增长远远大于国内需求(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速度,外需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突出,外需占GDP的比重将由2006年7.5%上升到9.3%,估计全年为21%。

4、对欧盟出口加速增长,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前11个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15.1%,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0个百分点。其原因,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二是受次级债影响,美国消费需求下降。2007年前11个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加速增长,增长率为29.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原因是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出现贬值趋势。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贬值8.3%。

5、宏观经济政策,由“双稳健”转向“一稳一紧”

2007年初,由于通胀迹象不明显,国家宏观经济仍然采取双稳健政策,目标是防止投资反弹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下半年,CPI上涨加快,并超过年初设定的3%的控制目标,逐渐引起了决策部门对通胀的担忧,控制通胀逐渐成为调控重点。为控制通胀,决策部门采取了趋紧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频繁,2007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10次,创20年来新高;利率提高了6次,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4.14%。2007年10月底,M2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3个百分点,超出年初16%的预定目标。基于2007年经济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决策部门决定2008年将控制通胀和防止经济过热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宏观调控政策开始从“双稳健”向“一稳(财政)一紧(货币)”转变。

二、2007年宏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风险

上述宏观经济呈现出的几个基本特征之间不是相互孤立,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理论上讲,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非贸易品价格相对上升(或实际汇率升值)是必然的,如果名义汇率升值受到控制,国内价格水平必然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国内价格上升幅度受到控制,则名义汇率将会以较大的幅度升值;但若名义汇率和国内物价水平都受到控制,那么实际汇率升值将无法实现,或会出现贬值,这与高速增长的经济不相适应,从而引起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部失衡加剧。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不能流动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引起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同时还会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这样外部失衡又会反过来对内部平衡产生影响。

2007年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经济偏热和通胀率上升。根据上述分析,这些问题的源头是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部失衡不断加剧。外部失衡是我国近年来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和问题,其根源是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人民币汇率缺乏足够的弹性,汇率政策的调整跟不上实际要求。由于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是盯住美元的,对其他主要货币缺乏弹性。因此,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渐升值,但对其他主要货币变化是不同的,有些甚至依然出现贬值趋势(如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并不大。

从2007年情况看,外部的不平衡已经开始对内部平衡(通胀率)产生了影响,国内通胀率逐渐上升。2008年宏观调控目标将以内部平衡为主,控制通胀和防止经济过热,调控政策由“双稳健”转向“一稳一紧”,即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针对外部失衡的调整,2008年的汇率政策可能有两种选择:一是依然小幅升值;二是加快升值步伐。

根据目前的情况以及2008年可能的政策组合,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潜在风险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小幅升值的汇率政策组合下,贸易顺差过大问题难以在短期内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依然存在。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也将较长时期存在,加之目前的实际利率依然是负的,2008年利率上调空间依然存在,这些都将促使国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涌入国内。贸易顺差过大和“热钱”的涌入,将使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在较长时期存在,并可能进一步加剧,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很可能进入高通胀期。二是在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快速升值的汇率政策组合下,2008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可能性很大,世界经济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加快,美国和世界经济下行,出口增速很可能迅速下降;若内需受紧缩政策影响而增长乏力,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这将对收入和就业产生较大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资产价格的大幅下降,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宏观调控的任务之一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政治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m6090bbdf78623.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