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始终保持生物活性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所属分类: 生物 (免费栏目) 浏览量: 89 次


(一)
1.人体组织细胞可以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其吸收的量主要取决于A(甘油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只与浓度差有关)
A 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 细胞内液的浓度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发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80岁的老人也会细胞分化)A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有积极的意义
B 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3.某男性色盲,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存在色盲基因的是B
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体细胞,具有完整的一套染色体) B 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有可能只有Y染色体)

4.正常男孩的某一体细胞在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时,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有B
A 23种 B 24种 C 46种 D 92种(人体的23对染色体,都有自己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形态是一样的,但X,Y 不一样)
(二)
1.科学家从甲品种玉米的叶肉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再将细胞核注入到乙品种玉米的去核叶肉细胞中,并将此细胞培育成玉米植株,结果使甲品种玉米具有了乙品种玉米的某些优良性状。其原因是B(由题意可得)
A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B 乙品种玉米的细胞质中含有遗传物质

2.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以下后果不可能的是A(蛋白质产物一定会有的,但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A 没有蛋白质产物 B 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三)
1.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B(线粒体的膜结构不允许)
A 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 B DNA可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
C 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 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都是前期)
A 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B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这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A(前两个实验没有始终保持生物活性)
A 实验设计中都需要有对照 B 实验材料都始终保持生物活性

4.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B(理论上会有,但并不一定都出现)
A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
B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四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5.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23只白色,26只褐色,53只棕色,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B(由题意得褐色为AA 棕色为Aa白色为aa ,接下来知道怎末做了吧)
A 75% B 50%

(四)
1.人类、大肠杆菌、HIV的核苷酸种类依次是A(HIV病毒只有RNA,而其他两个既含有DNA,又含有RNA)
A 8、8、4 B 5、4、8

2.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 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的ATP都需要O2(叶绿体不需要)
B 只要提供O2 ,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叶绿体不需要线粒体提供ATP)
C 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叶绿体不能)
D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有丝分裂过程中仅属于高等植物细胞特征的是 A(低等植物和动物的是纺锤体)
A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 分裂期的末期,在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4.某一噬菌体内为双链DNA分子,让其侵入用同位素32P标记大肠杆菌繁殖,最后释放出200个后代,则后代中含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A(因为噬菌体的DNA复制要以寄主的核苷酸为原料,所以每一个都32P)
A 100% B 1%

5.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B(没什么可讲得,你好好看看书)
①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②F2性状的分离比 ③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④F2的基因型比例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比例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6.下列不可能是二倍体生物性细胞的基因组成的是B(同源染色题没有分离)
A Axb B Aa
你对一下答案,有错的再找我qq799631071,龙腾九州。好好看看书,书是根本。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始终保持生物活性的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生物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s606ea0b66cd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