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当社会经济过热时,为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通常有


①增加税收
②增加财政支出
③减少银行贷款
④降低利率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所属分类: 政治 (免费栏目) 浏览量: 469 次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

一、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每题2分,共24分)
1、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之一的价格杠杆,包括哪些内容?
2、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在经济短缺条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非均等化分配”政策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在过剩经济条件下实行适度“均等化分配”政策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4、政府的三重身份和三重职能是什么?
5、衡量人们经济福利和收入分配公正的主要指标分别是什么?
6、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稳定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7、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是什么?
8、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
9、什么是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由哪几部分组成?
10、如何理解公平与平等?
11、什么是基础货币和基准利率?
12、什么是货币供应量,按照流动性的不同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哪些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24分)
1、政府也是市场经济的经济主体。
2、一次(初次)分配先讲效率,二次(再次)分配再讲公平。
3、由于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当市场疲软和经济不景气时,西方各国通常把拉动消费需求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点。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性。
2、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分别是什么?
3、简述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区别。

四、案例题(22分)
资料之一:1988年8、9月份全国各地发生的挤兑、提款、抢购风潮,标志着通货膨胀预期在我国的形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987年的7.3%上涨到1988年的18.8%,1989年为18%。由于中央政府在经济整顿中对通货膨胀进行了治理,1990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3.1%,1991年只上涨了3.4%。但是,由于行政推动经济急速增长,出现了“经济过热”,于是,199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6.4%,1993年再次快速攀升至14.7%,1994年达到改革以来的最高点――24.1%。这时,中央决定把反通胀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使1995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为17.1%,1996年继续下降至8.3%,1997年只有2.8%,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即“低通胀、高增长”。

资料之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类商品的供给逐步地在于需求,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多种制约因素,1998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至负数,为-0.8%,1999年为-0.14%,2000年虽然转为正数,但也只有0.4%,2001年不到2%。这样,从1997年10月份,全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出现负增长(-0.4%),以后持续6个月保持这一趋势。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到1999年7月,我国物价已经连续22个月下降,物价不振,商品积压严重。而且,到2002年末,这种现象还没有完全消失,这在建国历史中也是没有出现过的。按照经济学的解释,这是轻微的通货膨胀。

请分析:1、什么是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软着陆”,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的“软着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如何运用?
2、什么是通货紧缩,在市场疲软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体内容是如何运用的。

我这里还有答案哦。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当社会经济过热时,为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通常有"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政治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s60938a277cf00.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