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恒心 :守道不变的善心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顺父母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D.奚暇治礼义哉   治:讲求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②然后从而行之
B.①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C.①然后驱而之善   ②牛何之
D.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3】下列属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原因的一项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下列各句是对本段内容层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性。
B.“是故明君制民之……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论古今不同,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性。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文末还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
D.这一段从从制民之产、实施仁政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所属分类: 文学 (免费栏目) 浏览量: 87 次


【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孝悌”,“孝”,善事父母;“悌”,敬爱兄长。“孝顺父母”错误。句意: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转折连词,却;承接连词,紧接着。B项,目的连词,用来;介词,用。C项,动词,到。D项,代词,它;连词,假设如果。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什么样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属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原因的一项是”,D项,照顾老人属于“孝悌”教化的内容。故选D。
【4】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不全面。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和教育百姓。故选C。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参考译文:(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狗、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文学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s60ab4981d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