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有人引英国作家卡莱尔的话评价电影《梅兰芳》“写的完美的传记跟活得完美的人生一样罕见”,这句话体现了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事物的矛盾是客观的
C.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所属分类: 政治 (免费栏目) 浏览量: 70 次


影《梅兰芳》是时下影市当仁不让的领头羊。除了票房汹涌外,与其他贺岁片相比,《梅兰芳》在品位及口碑上更胜一筹。很多人认为,陈凯歌最应该感谢的,是编剧严歌苓。而严歌苓也认为陈凯歌是一个明白的导演。反复打磨过的《梅兰芳》在她看来——

  其实陈凯歌并不是第一个找严歌苓写梅兰芳的导演。十年前,丁荫楠就曾看中她作为小说家的细腻和敏感。严歌苓交出的第一版剧本几乎被陈凯歌全部推翻,因为她写得“太含蓄”。最终的剧本先后经过七次易稿,而公映的电影在剧本的基础上还有进一步的修改。因此严歌苓既是编剧,又是观众。在她看来,《梅兰芳》既有惊喜,也有遗憾。

  “写一个人的传记是一件很容易出力不讨好的事,很难找到一条既有戏剧性,又足够磅礴的线。”尽管创作过不少作品,但《梅兰芳》还是让严歌苓感受到不小的压力。严歌苓说,写剧本的时候,梅兰芳的资料堆在桌上,而梅兰芳的形象就堆在她脑子里。面对梅兰芳传奇的一生,严歌苓感触最深的却是他的平常心,以至于她把感触也落实到了电影中。

  采访严歌苓并不顺利。费了一番周折才把电话打到台北,通话效果却不好。严歌苓很体贴地说,给我一个号码,我给你打过去。一句话就拉近了距离。采访过程中,严歌苓一直保持着温和又不失自我的态度。聊到最近有人就《梅兰芳》中“纸枷锁”等情节的“抄袭”质疑,她虽有不满,但语气仍然温和,“我不打算理睬这个人,没什么必要回应他。除非他把我告到法庭上,人赃俱获摆出来,否则我不会理他。”“我父亲1985年就发表了《纸铐》,我是不是可以反告他抄袭?”这时的严歌苓很像她笔下的诸多人物,轻描淡写却掷地有声;也像电影《梅兰芳》给人的感觉,淡淡的,却不失一分深沉和厚重。
说剧情

  规模不够是遗憾

  记者:您看完《梅兰芳》成片后第一印象如何?和您最后交出的剧本差别大吗?

  严歌苓:和剧本相比,陈凯歌导演改了不少,有些地方的处理我觉得比原剧本更好,比如用一些蒙太奇的手法使故事更简练。像电影最开始少年梅兰芳读信以及大伯带着纸枷锁挨打,剧本里是按情节顺着叙述,而陈导用几个镜头、几个闪回就把故事交代清楚了。

  记者:这些改动里有没有让您觉得比较遗憾的地方?

  严歌苓:原来的剧本很长,基本是上下集的长度。可能我们太怕观众看不明白了,所以线索和层次铺垫得比较周密。其实我觉得如果能够那样拍的话或许会更好,就是把梅兰芳这一生彻底地展开。因为一个像他这样的演员,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很难压缩在较短的时间内讲述清楚。一般国外很多优秀的传记片都是有相当规模的,比如《甘地传》、《阿拉伯的劳伦斯》,对我来说,《梅兰芳》没能做到这样的规模确实挺遗憾的。当然现在的电影发行以及观众的观赏习惯,可能也不太接受这么长的电影。

  记者:福芝芳在出场后和梅党的对立让有些观众感觉有点突兀?

  严歌苓:其实这个福芝芳和梅兰芳的相遇,是梅家安排的,梅的奶奶很喜欢她,两个人就结婚了。等于最初是有些亲人的感觉,不是恋人,就是没有后来和孟小冬的那种恋爱的、来电的感觉。其次是她和梅党的一些瓜葛。梅党感觉到这个人可能是来控制梅兰芳的,而福芝芳也想要把梅党占有梅兰芳的那部分给夺回来。



《梅兰芳》里,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诚意,看到了属于因为等待《黄土地》、《霸王别姬》的那个北方气韵的陈凯歌。也许是因为记忆里那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已经成了观众心中的维纳斯,这部同样与京剧密不可分的影片难免被人与《霸王别姬》相比。但是窃以为,这样的比较无论对于《梅》剧组的主创人员,还是对于主要演员们来说,都是不公平的。程蝶衣毕竟只是虚构的艺术形象,而梅兰芳则是家喻户晓的真实人物,对于这样一位在国人心中象征艺术与美的人物,拍摄传记性影片,本身就意味着将整个团队置于悬崖边缘。作为观众,我记住了众多演技精湛的配角,为他们出神入化的表演而激动;同时,也为传统意义上主角们的某些缺陷而倍感遗憾。

华彩:“十三燕”与王学圻

影片的第一部分,讲述少年梅兰芳和当时“伶界大王”十三燕的故事,也是全片最具水准的部分,从小梅兰芳一露面,到十三燕败给梅兰芳郁郁而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高潮不断,精彩台词层出不穷,出场人物的设置和性格魅力都堪称一流,尤其是结尾处十三燕和梅兰芳的王者之争,将两个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极为细腻动人。这段戏也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调,“十三爷爷”临终前对梅兰芳的嘱托是对梅兰芳性格成因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证明。

尤其夺目的当推王学圻的表演,尽管他所饰演的十三燕戏份只在前半段,台词也常常两三字成一句,但演员的光芒无人能及。王学圻,这位老戏骨的表现几近入臻化境,言谈举止之间将十三燕身上流露出的没落贵族气质演绎的气势逼人,绝对堪称近些年来华语影坛罕见的表演。


锋芒:“邱如白”与孙红雷

可以说,孙红雷是这部戏事实上的男主角。有网友戏评:就算给这部片子改名叫《邱如白传》,也不为过。确实,按具体戏份来讲,孙红雷所扮演的邱如白是戏份最多的一个,从进步青年到成为陪伴梅兰芳大半生的经纪人,再到最后与之因为误会决裂,时间跨度近三十年,的确是风头最劲的事实男主角。从演技上来看,如果说王学圻的表演堪称登峰造极,孙红雷对邱如白的刻画也应该称得上是光芒万丈,他的表演充满爆发力,在一些细腻情绪上的拿捏更是令人惊叹,任何一个导演面对这样的表演恐怕都不忍心下剪刀。


惊艳:“青年梅兰芳”与余少群

青年余少群一出场,华美俊秀的扮相就惹得台下观众屡屡感慨:真是造物主的杰作!他的花旦扮相堪称惊艳,有一种令人屏气凝神的美艳,这种美带来的震撼,堪比当年张国荣版的程蝶衣。在表演上,这位新人也是可圈可点,想必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导演的悉心调教。


缺憾:主角的疏离

配角的光芒夺目,主角却显得有些黯淡。关于男主角,从最初宣布由黎明出演梅兰芳,到黎明的京剧扮相曝光,直至如今影片已经上映,黎明一直都备受争议。作为演员的黎明,显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影片最终的效果来看,黎明的确为这部戏作了很多值得肯定的努力,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显得有模有样。然而独缺了一丝神采,而这一丝神采恰恰就是致命的缺憾。美则美矣,却没有灵魂。这一丝神采的缺乏导致他的表演缺乏感染力,力道不足,佳句虽多,但就是出不了佳章。有时你能感觉到他的戏就快来了,离动人心魄的境界只差一步,正在兴奋,他却拐弯了。这一步,也是神性的一步。多少演员演了一辈子戏,勤勤恳恳,却终究停在神性的殿堂之外。

而章子怡版的孟小冬,则多少有点本色演出的味道。因为戏份上的限制,章似乎并没能尽情的发挥,虽然也算是出色地完成了人物塑造,但算不上有突破之处。作为一位女扮男装的传奇女子,孟小冬本人是热烈的、率直的,同时,也有其娴静优美的一面。而我们看到的银幕上的孟小冬,却似乎率直刚强有余、优美娴静不足。你只能说:章子怡还是章子怡。她咬紧牙关时的表情让我瞬间想起玉娇龙、想起2046里的舞女,这些表情是如此相似,不同的只是场景和戏服。她的表演有很大的同质化。也许,并没有像她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她终究没有与孟小冬的气质融为一体。


总之,影片拥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开篇,这个开篇是2008年底最浓墨重彩、带着浓郁老北京气质的经典开篇。可惜影片在转入梅兰芳中年后就开始中规中矩,越来越有些丧失了开篇先声夺人的气势,尤其在梅孟相识之后,演员很卖力,唱念、身段、手势也时有亮眼之处,但总是流于笼统,缺少让人激动的戏剧张力。我们有时候可以从演员身上看到导演的意图,但又转瞬即逝,无法在演员身上得到更加持久深入的展现。不可否认,此片在细节、背景还原、故事构成上,都在国产片的行进路途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堪称佳作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有人引英国作家卡莱尔的话评价电影《梅兰芳》“写的完美的传记跟活得完美的人生一样罕见”,这句话体现了"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政治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u6090bee97388e.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