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我国公民的法定节假日,各地都倡导“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下列行为符合这一号召,对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的是


A.清明节期间尽量避免车辆高峰期出行   
B.祭祀现场要配备防火器材,确保安全   
C.加强摊点管理,杜绝封建迷信丧葬用品销售   
D.禁止燃放烟花鞭炮及随意焚烧冥纸,用鲜花取代

所属分类: 化学 (免费栏目) 浏览量: 130 次


今年四月,我国将迎来第一个作为法定假日的清明节。如何看待成为法定假日的清明节?做好今年的清明节工作面对那些挑战?
我们即将迎来首个成为公民法定假日的清明节,做好今年清明节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的清明节,已经成为当前殡葬工作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清明节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悼念逝者、慎终追远的日子。国务院决定将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人民群众祭奠需求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由此也给各级民政部门和殡仪服务单位做好清明节祭祀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及早准备,周密部署。
我国每年去世800多万人,如果按20年计算,骨灰和遗体存量超过1.6亿,这样,清明期间可能会有几亿人出行祭扫,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据统计,去年清明节期间,上海和北京市分别有700万和190万人次进行了各种祭祀活动。仅清明节当天,北京市八宝山公墓就达到40万人次,而据媒体报道,今年北京西站春运最高峰时段单日上下车人数在30万人左右,可见殡仪馆和公墓在清明节期间人群的拥挤程度。
由于往年清明节不是法定假日,群众祭扫多选择清明节前后的双休日或主动错峰祭扫,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清明节当日的接待压力。但是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5日、6日连休,必然形成群众选择在这三天集中祭扫,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人流、车流高度聚集的状况,拥堵现象会成倍叠加,势必对设施、场所、交通、人群疏导等方面构成巨大压力。对此,各级民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充分预判,及早做好应对的各项准备工作。
民政部将设立“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在全国设立150个清明节观察点,实行24小时“双值班”制度,掌握各地动态,发布服务信息,与地方清明节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配合,上下联动
如何应对清明祭祀活动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对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的一个新考验。民政部作了哪些准备和安排?
早在今年年初,李学举部长在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就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这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清明节工作。对此,各级民政部门和所有的殡葬服务单位,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要充分准备,在举措上要及早部署。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能力,保障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清明节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目前,各地已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为加强组织协调,民政部将设立“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与民政部值班室一起实行24小时“双值班”制度,负责指导地方工作、掌握各地动态、汇总各地情况、报告紧急事态、发布服务信息,与地方清明节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配合、上下联动。
同时,民政部还将在全国设立150个清明节观察点,其中120个是地级以上城市中的公墓或者殡仪馆,20个是县级地区的公墓或者殡仪馆,10个是农村公益性墓地。这些遍及全国各地的观察点,每天将向民政部清明节办公室报告当地的情况、经验、问题和动态。这既能为指导清明节工作提供依据,又能为向社会发布服务信息提供第一手资料,以便指导各地工作。
日前,民政部还在北京举办了来自全国各地及省会等大中城市管理和服务一线人员共计260多人参加的专题研修班,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编制以及清明节期间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进行了培训,北京市民政局等6个单位交流了往年在清明节期间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近日,民政部还将就有关事项进一步作出专门部署。
安全是清明节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清明节工作的根本和核心。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是清明节整体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清明节安全的重要保障
目前,各地正在围绕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的清明节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您对制定应急预案有何特别要求?
安全是清明节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清明节工作的根本和核心。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是清明节整体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清明节安全的重要保障。
制定应急预案应着重抓住三个环节:一要结合实际,制定预案。各地要以属地管理为原则,结合以往清明活动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尽早制订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管理预案,做到全面系统、方案明确、措施严密、处置得当、讲求实效;二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建立健全预测、预报、预警、监测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负责制,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三要坚守岗位,快速反应。要加强应急值守,建立24小时值守制度和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防止漏报、迟报。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序组织,快速反应,临事不乱,高效运转,有效应对。
同时,要明确落实责任,抓住重点工作环节。各级民政部门要提早动手,针对清明节期间的安全防范、交通疏导、公共服务、文明祭祀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方案,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民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制定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各殡葬服务单位在清明节期间要保证全员上岗,责任到人,对群众祭祀活动范围、时间、路线、安全服务保障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要采取必要措施,疏导祭祀人群的聚集规模、缩短滞留时间,必要时可配置临时祭祀活动场所,避免发生人群拥挤现象,排除隐患;要对殡仪馆、公墓及周边地区进行重点巡查,严格按照规定焚烧祭祀物品,着力抓好清明节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严防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对因责任不落实,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依法查处,追究责任。
紧紧围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主题,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引导群众文明祭祀,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文化糟粕;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公共秩序,创新祭祀方式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消费能力的深刻变化,群众在葬式和祭祀方式上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如何宣传引导现代文明的祭祀方式,使优良的传统祭祀习俗得到传承?
在以往清明节,一些屡禁不止的封建陋习和低俗的祭祀方式,在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发生过,对此,已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今年清明节期间,如何既能顺应群众祭祀扫墓的新需要、新期待,又能倡导文明祭祀的新风尚、新形式,是摆在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面前急需破解的一道新难题。
为此,今年清明节要从宣传引导入手,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全国上下联动。文明祭祀就是要倡导文明、环保、健康的祭祀方式,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祭祀陋习,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尚;平安清明就是要保证祭祀场所和周边环境以及祭祀活动整个过程要安全有序,努力创造平安和谐的祭祀环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清明节期间的祭祀安全。
各地在组织宣传中,要紧紧围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主题,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引导群众文明祭祀,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文化糟粕;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公共秩序,创新祭祀方式,宣传引导居家祭祀、网上祭祀、代理祭祀、错峰祭祀、社区公祭、电视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时尚的祭祀方式。
同时,各地要充分发挥殡葬协会的作用,依靠红白事理事会等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张旗鼓地做好殡葬宣传工作。通过全国联动,使“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宣传主题深入人心,使清明节的各项保障措施得到社会监督,使殡葬改革以清明节为契机深入人心。
清明节是对殡葬工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一次检验。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要力争做到热情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文明服务和诚信服务
清明节正日益临近,您对各级民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有何要求和建议?
第一个法定假日清明节正向我们走来。清明节是对殡葬工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一次检验。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要力争做到热情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文明服务和诚信服务。
殡葬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有奖惩。要把在岗人员、服务项目、质量标准、收费价格等内容上墙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设立咨询服务台和服务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祭祀,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落实群众的合理化建议,纠正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馆墓合一的殡葬服务单位和骨灰寄存量大的殡仪馆,既要做好清明节群众祭祀工作,采取措施保证骨灰安全,防止遗失损坏、错拿错放现象的发生,还要保障殡仪活动的正常进行。
各地要研制开发文明环保、形式多样、满足不同需求的祭祀产品,发挥引领时尚的带动作用。不得销售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低级趣味、媚俗的丧葬用品,并引导群众自觉破除丧葬陋俗,抵制迷信,消除愚昧,移风易俗,保护环境,树立文明新风,推进社会的丧葬、祭祀习俗改革。不得借清明节哄抬价格,对服务收费和商品价格要明码实价,合理控制批零差价,坚决制止漫天要价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切实发挥国有殡葬服务单位平抑物价的作用,既要让群众明白消费,也要让群众放心消费、满意消费。
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要成立清明节群众祭祀活动领导小组,任务重的地方尤其是大中城市要提请政府成立领导指挥机构,建立民政、公安、交通、工商、林业、消防、宣传等有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密切合作,共同做好群众祭祀活动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指导和应急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的清明节。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我国公民的法定节假日,各地都倡导“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下列行为符合这一号召,对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的是"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化学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v6087af889802d.html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