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与当时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银行体制及其信贷业务实行了(    )。


A、统存统贷模式
B、下存上贷模式
C、存贷分离模式
D、规模控制模式

所属分类: 其他 (免费栏目) 浏览量: 72 次


(1)美国: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30年代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2分)苏联:20年代: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3分)
(2)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3分)
(3)政 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2分)
理 解: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2分)
影 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6分)
(4)农业政策的调整要根据实际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注重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2分



试题分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主要是从美国和苏联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确立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主要是从3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而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对比分析。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与当时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银行体制及其信贷业务实行了(    )。"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其他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C3nmvqSaMhgRokiz3AEF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