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题库网 分享最新题库资源与答题解析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这个“杨朱”是一个:


A.商人
B.地主
C.贵族
D.哲学家

所属分类: 文学 (免费栏目) 浏览量: 201 次


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上非常自由繁盛的时期,百家争鸣一向被我们认为是学术上呈葱茏盎然气象的写照,众多圣人贤士或创独立之见解,或阐前人之余音,难能可贵的是,俱言行合一且当作信仰遵从。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我们实在是耳熟能详了,孔孟老庄韩墨之学说在如今也是广为流传,广被接受。而有些人则似乎不如他们那么出名,也没有流传下来著作好供后人参考,可是仅凭他们的只言片语,却足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杨朱正是如此。
杨朱这个人很有意思,看他的行事不像个思想家,倒像个诗人,据说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还有一次,他的弟弟出门时穿了身白衣,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换了身黑衣,结果家里的狗没有认出来,朝他狂吠,弟弟气得要打它,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假设这狗在出外时为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同样地感到奇怪吗?”这样看来。杨朱有些诗人的多情善感,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提出了哲学上著名的“为我”,“利己”等观点,让孟子这一“好辩”之人拿他做了论敌。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喻非常吝啬自私。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以上是一毛不拔的出处,比喻非常吝啬自私。
约定俗成是语言特有的形态,不过我今此想提出些看法:
先肯定一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的这句话应该是消极、贬义的,不过此间包含的大智慧且问世间有几人能理解。无为而治、逍遥游,都存在于理论上,而杨朱却有其实践,只是被世人不屑而已。早先杨朱盛极一时,却也无人质疑。证明当时大多数人比较认同这一观点。
拔一毛?为何不拔?无意义的事情,拔来何用?这句话没有什么辨证关系,如果可以辨证得了,又何必让世间人烦恼,一切只有在生活中理解,有些人机缘巧合中明白了、大彻大悟了,而大智慧是没办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不是不想,而是表达不出。我想杨朱其人也存在着表达不出的痛苦。
墨子的“兼爱”,“非攻”与杨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问:达到‘为我’又何必‘为他’,简直多此一举!
‘为我’之大境界岂是那么好达到的,为此,一代大智者杨朱没落于群雄中...消弭、没落,在此等心境中说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再想想禽滑厘问杨朱,杨朱答,以杨的心境再体会一次他说出的话,是何等苦楚!
《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一些他称为“隐者”(《微子》)的“避世”(《宪问》)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有一位隐者把孔子说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同上)。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回答了这些攻击,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

以上为百科题库网整理的关于"“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这个“杨朱”是一个:"试题答案及解析,如想学习更多文学类竞赛题,欢迎访问www.baiketk.com查看搜索更多相关信息。

转载请注明:百科题库网https://www.baiketk.com/q_q603065925835c.html